第156章 “神”降(2 / 2)
男孩仰头望天,只见原本漆黑的夜空竟开始扭曲,浮现出一幅巨大幻象: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悬浮云端,殿前万人跪拜,齐声颂唱:“愿得无忧,永离尘苦。”
而在宫殿最高处,站着一人,身穿九龙道袍,头戴紫金冠,面容模糊不清,唯有一双眼睛透出森然红光。
“那是……皇室?”男孩心头剧震。
白璃咬牙:“不止。那是‘愿核’的具象化??传说中,每一代帝王都会从百姓心中抽取‘愿力’,铸成‘愿核’,用以维持国运昌隆。而代价,就是全民逐渐丧失记忆与情感。苏禾当年要揭露的,不只是清心境的罪行,更是这延续千年的献祭制度!”
“所以……烬余城的屠杀,也是为了掩盖这个秘密?”男孩声音颤抖。
“不错。”白璃终于睁开眼,眼中已有泪光,“三千六百人,皆因知晓‘愿核’真相而死。而你,是唯一活下来的血脉后裔。你的血,能唤醒真正的‘愿痕’。”
话未说完,湖中残碑忽然爆发出强烈光芒。断裂之处,竟自行弥合,浮现出新的铭文:
>“愿生于痛,痛铸其根;
>若斩其根,愿亦成妄。
>今以吾血,重封此渊;
>灯在人在,忆永不湮。”
是苏禾的笔迹。
紧接着,血灯剧烈震颤,自动飞向碑顶,灯芯滴落一滴赤红液体,正好落在“真言”二字中央。
轰??!
一道金色光柱直冲云霄,将那幻象宫殿撕开一道裂口。光柱之中,浮现出万千身影:烬余城的死者、哑镇的失语者、矿难的冤魂、试药的孤儿……他们手牵手,肩并肩,齐声低语:
“我们记得。”
“我们不服。”
“我们要回来。”
这声音不大,却穿透层层幻境,直达人间每一个沉睡的心灵。
许多正在做梦的人猛然惊醒,抱住头痛苦呻吟。他们想起了早已遗忘的母亲的呼唤,想起了童年丢失的小狗,想起了初恋时递出的第一封信……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下。
“忆语潮”再次爆发。
而在皇宫深处,一座密室内,一颗悬浮于虚空中的晶核忽然出现裂痕,发出细微的“咔”声。
守在一旁的老太监浑身一颤,扑通跪地:“陛下……‘愿核’……动摇了!”
龙椅之上,一道模糊的身影缓缓睁眼,低语如风:“那个孩子……比我想象的更快。”
***
十日后,南方边境。
一支由百姓自发组成的队伍正缓慢前行,人数已达数千。他们中有老人、孩童、农夫、工匠、甚至曾经的衙役与狱卒。每人手中都提着一盏小灯,样式各异,有的是纸糊的,有的是铁皮罐改造的,但无一例外,灯芯皆燃着一点赤红火焰??那是从血灯分出的“心火”。
他们称之为“忆灯”。
队伍前方,男孩骑在一匹瘦马背上,身后背着《烬余录》,腰间挂着破陶碗,碗中槐芽已长成小树苗,枝叶轻摇,似在回应远方的呼唤。
白璃跟在他身旁,不再穿白衣,而是换了一身灰袍,手中玉箫折断,插在腰带上,如同佩剑。
“接下来去哪儿?”她问。
男孩望着远方连绵群山,轻声道:“往北。回北渊。”
“回去做什么?水晶碑不会告诉你更多了。”
“我不需要它告诉我。”男孩笑了笑,眼神清澈,“我要把灯挂在碑前,让所有想醒来的人,都能看见光。”
白璃沉默片刻,忽而低声说:“你知道吗?苏禾最后一次见我,说的是同一句话。”
男孩侧头看她。
她望着天际,声音很轻:“她说:‘总得有人记得,才有人敢希望。’”
风吹过旷野,带来初春的气息。槐叶沙沙作响,仿佛回应着千年不变的誓言。
队伍继续前进,灯火连成一条蜿蜒的河,照亮黑夜。
而在所有人看不见的地方,大地之下,一道极细的裂痕正悄然延伸,从忘川湖,经烬余城,穿过七州疆域,直指北渊深处。
裂痕之下,有什么东西正在苏醒。
不是神,不是魔。
是被压抑太久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