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舆论战!(1 / 1)
正是这些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前往他乡劳作的迁徙人口,竟遭遇了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他们在野外遭受到野人的疯狂袭击,致使上百名无辜生命就此消逝。
当惨案爆发后,由于制造惨案的野人,逃入热带雨林,让护卫队无法追踪野人复仇,此等噩耗一经传回大秦国内,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舆论曳轩然大波。
要知道,自大秦成功复国以来,从未发生过如此性质恶劣且影响重大的事件。倘若这些工人是命丧于胡虏之手,那么秦人与汉人或许还能够勉强接受这个现实,因为胡虏要比野人高上好几个等级。
毕竟,面对胡虏的侵扰与杀戮,只需派遣英勇的秦军前去讨伐,为那些不幸遇难的同胞们报仇雪耻即可。但如今,那惨死的上百名工人以及他们的家眷,不是被剥皮,就是头颅被砍掉,竟然全都命丧在中南半岛上,那群野蛮未开化的野人手中,这实在是令所有秦人和汉人都难以容忍。
在众人眼中,那些野人不过是一群浑身长满长毛,赤身露体的野猴子罢了。骄傲、自信的秦人、汉人,又怎能甘心接受自己的同胞被这群“低等生物”残忍杀害呢?
消息经报纸传回国内,报纸在整个大秦引起轩然大波,《大秦工人报》首先介绍了这一情况,却在有心人的大肆宣扬下引起了上下舆情汹涌,煽动起民怨沸腾起,影响海外迁徙。
正在密切关注此事的萧衍,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事件背后所潜藏的巨大机遇,原本他想看热闹吃瓜,现在发现舆论炒起来,这里面也许有混水摸鱼的机会。
至于能否将此事进一步扩大化,并使之产生足以撼动大秦安稳大局的影响力,则要看老天爷是否愿意眷顾于他,以及萧家历代祖宗是否会庇佑大梁王朝社稷江山。
这一次,萧衍决定地挺身而出,首次公开站到了台前,表示对报纸舆论的全力支持,呼吁南朝汉人的生命也是命,要让大秦官府给天下人一个说法。
不仅如此,他甚至不惜斥巨资雇佣众多饱读诗书的文人墨客充当写手,专门负责引导舆论走向,试图将这件事的矛头指向秦皇本人,指责其穷兵黩武的政策,才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而他内心深处则暗暗祈祷着,期望大秦朝廷能够真正重视起平民百姓的性命安全,发动报复战争,以免更多无辜之人遭受池鱼之殃,将大秦引入征服中南半岛的消耗中,让战争消耗大秦帝国的国力,不再将精力只放在南梁上面,可现在事情太小,只死了数百人,这点人在四百万人中,可以忽略不计。
要知道,以己度人的话,像萧衍这样自私自利之人,决然不会因为平民百姓的生死存亡,而去做任何有损自身利益的事。更何况那中南半岛简直就是瘴气横生,毒虫蛇蚁密布的热带雨林!
在那里,瘴气弥漫,四处横行着毒蛇猛兽,甚至连鳄鱼都泛滥成灾了。最为棘手的问题在于,此地几乎不存在冬季,草木疯狂生长,雨水更是说来就来,毫无征兆。
想当初,萧衍也仅仅只是迫于民间汹涌如潮的舆论压力,才不得已派遣大梁军队前往象郡、真腊等地区,去征伐那些丛林中的野人。
这些所谓的野人啊,其实就像是些浑身没毛的大猴子罢了。虽说它们的战斗力实在是弱得可怜,但却对当地地形了如指掌,并且完全适应了丛林中的生活环境。
一旦遭遇战斗失利,它们便会迅速钻进密林丛山深处躲避起来。藏身于一米五到二米多高的草丛之中,只需往里面那么轻轻一蹲,整个人瞬间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且这里草丛不仅长得又高又深,其中还隐藏着各式各样的洞穴呢!所以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当大梁军队兴师动众地前去征伐野人,而中南半岛上的这些野猴子,刚开始往往能够轻而易举地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
然而紧接着,令人头疼的事情就来了——大梁军队根本无法寻觅到这些野猴子的踪迹。而大梁的大军置身于这片神秘莫测的密林当中,不是不慎感染上可怕的瘴气病,就是面临着严重缺乏食物和药物补给的困境。得了莫名其妙的怪病,搞的大军不得不撤退。
可是王师一旦撤退,那些躲起来的野猴子,又突然冒出来,还把王师杀个大败,甚至全军覆没也是有的,这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师,在中南半岛打下沿海地区,却从没进攻中南半岛内陆,还不是因为那里瘴气横行,王师在那里根本施展不开。
攻打丛林里的野猴子代价太大,也只有秦朝这个愣头青,肯干这种亡国的事情。
前秦不就是远征交趾,最后却因劳民伤财,六十万精锐秦军镇守交趾,却落得国内烽烟四起,秦朝南军却没有回国救驾,直到秦朝灭亡南军也没有回国救秦二世。
现在大秦又面临这种情况,只要煽起民怨沸腾,完全可以把大秦精锐,吸引了到中南半岛上,以秦皇目空一切的乖张性格,定能掀起狂潮,就算淹不死大秦,也能让大秦元气大伤,大梁就可以趁机喘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