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郤氏家族的覆亡(3)(2 / 2)

伯宗大吃一惊,这车夫讲得有道理啊,自己的传车轻巧,对方的是重车,调头转弯都难。

况且,一个普通老百姓居然能够对着自己这样的高官大夫不卑不亢,还非常理智地提醒自己如何才能尽快赶到都城,这是一位高人呐。

于是,伯宗向车夫深施一礼,道:“承蒙教诲,在下有礼了。对了,请问您是哪儿人氏?”

车夫忙还礼道:“报告大夫,小民就是绛都人。”

伯宗又问:“那现在绛都什么情况啊?”

车夫说:“梁山崩塌,听说国君召贤大夫伯宗回去商议对策。”

伯宗听车夫提到了自己,更来了兴趣。他又问道:“那你认为伯宗大夫应该怎么建议国君呢?”

车夫哈哈一笑道:“山有腐朽,所以崩塌,这是自然现象。伯宗大夫哪需要提出什么好建议啊?

一切都是有法度的,如山崩河竭一旦发生,那国君就得依礼依法离开寝宫,赴太庙祭祀。

此外,国君应节约用度,轻车减从,救济百姓,撤除乐器,取消用兵。

这都是已经既定的,历来都是这样在做的,何必再商议什么对策?

所以就算伯宗再有才德,他回去还能向国君建议什么新鲜的东西呢?”

伯宗无限感慨,他更觉得这个车夫一定是隐居民间的人才,执意要邀请他一同去见国君,有意推荐车夫出仕。

但车夫不同意,他淡淡一笑道:“大夫您看,这满满一车货物,小民走了谁来管接下来的事?每个人都有他的职责,大夫还是不要勉强了。”

伯宗感慨一阵后,按车夫所言后来另寻捷径到了绛都,将车夫说的这套话统统转述给了晋景公。

晋景公恍然大悟,这不就是遇事别慌张么?

一切皆有法度,作为国君,严格依法依礼去做即可。

晋景公十分信任伯宗,有意提拔他,给予他带兵立功的机会。

公元前585年,由于宋国没有参加晋国主导的虫牢之盟,晋景公纠集了卫国、郑国以及部分狄人讨伐宋国。

这次伐宋,正是伯宗为统帅、大夫夏阳说为副将。

晋军进入卫国境内的鍼地时,副将夏阳说见卫军根本没有防备,便心痒起来,他建议伯宗袭击卫国。

夏阳说的理由非常好笑:“虽然不一定能攻克卫国,但如果我们袭击卫国,一定能够多抓一些俘虏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