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闻(2 / 2)

当晚,福生便在所内搜集了些符箓器物,他孑然一身,用的自然是神皇派给的能做易物的黄锭。

等到酉戌相交,福生回到客房内,借着灯烛的光,小心的雕刻着一颗拇指大小的核桃。

窗外,是明朗夜空,繁星熠熠。

拿着刻刀的福生,手指一点点小心的用着力,扁平锉刀头的刻刃游走在坑洼的核桃表面,一点点剥去上面的碎屑。

橙黄色的火焰将白纸晕染出岁月的颜色,上面露着少许空隙的洞中,倒映着福生曾做过的无数多小小的梦。

那时,朦胧的冬季将窗台包裹,只留一小道流窜向外的烟火小道,而整间房屋都在炭火的烘焙下,十分温暖。

尚未白头的紫虚真人,便就着烛火,雕刻着一枚枚核桃。

在他老家那里,孩子身上都有戴核桃的习俗,每长一岁便添上一颗,寓意长岁平安。

如今,恩师已去。

坐在椅子上,目光专注的福生,将最后一刀稳稳的划下。拇指大小的核桃滚落掌心,就像一颗被打磨过的心脏。福生握着它时,耳边似能听到当年那个老人,轻声说的每一句话。

次日清晨,背着简易行囊的福生从房门走出。

旭日东升伴随着早起的寒流,似炉火燃起后吹来的第一缕带着灰烬的风,呛的人嗓子有些不适。

略微清了清嗓子的黄清杰等在门口,他穿着与昨日并无大碍,只怀里抱着个布囊,从冒起的热气不难看出,里面是才出锅的炕膜。

过了金陵,以庐州为界,往西往北那些地方的粮食就以面和饼为主,其中,比较出名的便是这炕膜了。

听说是在圆缸状的锅炉里,将面饼贴在炉壁上,用火烘焙。

不同的火候烤出来的质地也是不一样的,其中福生吃过一位老师傅做的,质地轻薄,入口酥脆,再配上特质的蘸料,简直是人间仙品。

福生望着那其实没太多交集的道长,心中有些惭愧。

黄清杰将手里的布囊硬塞到他手中,自顾自笑道“此去山高路远,还望道长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