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大雨过后(2 / 2)

里面说明了三件事:

一、唐国才是这一场大雨的最大受害国,唐国的河道各州几乎决堤了一个遍。

二、弦渠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大批的唐国流民来伊国谋求生路。

三、他希望朝廷能接收过来投靠伊国的唐国百姓。

……

我就说,为什么受到的灾还比往年小,原来是唐国分摊了大部分的水灾。

唐国这两年很乱,官员们谋求钱财、土地、升迁。百姓则是在底层挣扎,每天都在担惊受怕,苟延残喘。

唐皇疯狂造小人,结果还真让他有所收获,几个妃子和宫女都怀孕,他恢复朝政的时候已经晚了,他已经无法控制腐烂的国家。

纵使他有心扭转局面,但他下达的命令是到不了地方。

国家这么乱,自然没有人注意到要修河道,自然也就有了各处河道的决堤。

不过,有一点很奇怪,怎么可能那么巧,唐国沿江的每个州都有决堤,更像是一种人为的结果。

……

对于弦渠的提议,他在奏书里已经说得很清楚。

这些变成流民的百姓,不会是几百几千,肯定是要过万的。

不加以约束,那就会变成流寇,而他们的第一目标肯定是劫掠最近的南封国和伊国。

与其被动与流寇为敌,倒不如化为己用,对他们进行约束管制。

道理我都懂,但,这需要付出很多东西,甚至会影响到对南封国的行动。

但防止唐国流民进伊国,还真防不住。

唐国和伊国的接壤主要在悯、宁两州,就算把士卒铺在边界上,也根本守不住。

我立刻找来了钟尚书,给他看过受灾的奏书和弦渠的奏书后,我问道:

“你怎么看?”

他思索了很久,最后才开口:

“弦郡守的提议可行,不过这两个月内,流民最好在五万之内,我说的是那些身无分文的人。

至于带着足够家人生活三个月钱财的人,可以不计算在内。”

我点头:“好,知道了。”

我话锋一转:“钟尚书,听说你多了一儿一女?”

钟尚书从远房亲戚过继了一男一女,勉强算是儿女双全了,虽然说他们两人的品行不错,但品行再好,哪有自己亲生来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