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大明的天……真要翻过来了!(2 / 2)

而淮西勋贵之中。

鹤庆候张翼丶舳舻候朱寿二人的表情,则明显地变得格外不自然了起来,其中更是夹杂着怒意与不敢置信地盯着此刻一身金黄色龙袍,居高临下,端坐在龙椅上的朱允熥。

不为别的……袁泰口中最后一个案子,牵扯到的人,正是他鹤庆侯张翼!而卓敬随后的参奏之中,也牵扯到了舳舻侯朱寿。

所以他们二人才愤怒,才不敢置信:「他这个皇位都是咱这些人给他扶上去的,他……他怎麽敢?他怎麽敢的!!?动老子可不是那麽简单的事情?今日你敢对老子下手,整个淮西勋贵集团焉知你之后不会对其他人动心思?」

此刻,张翼心里只有一万头草泥马在反覆奔腾。

他转头看了一眼旁边的诸多公侯武勋。

大部分人都因为袁泰口中说起的三件事情并没有真正落到他们头上,而他们更自信于自己有一份……「皇帝再怎麽都不敢动到我头上来」的底气,此时却还是一副吃瓜看戏的表情。

张翼一脸憋屈地动了动嘴唇想要说点什麽。

可这里终究是奉天殿。

张翼就是再鲁莽,再没脑子,也不可能公然在这麽多文物朝臣面前乱说话,当然只能咬紧了牙齿先把满腔的愤怒给压了下去,连两边腮帮子都一下子鼓得格外突出……

龙椅上。

朱允熥饶有兴趣地看着下面众人脸上精彩纷呈的表情,卓敬说完后则是故意做出一副生气的样子,怒而拍案:「啪——!」

「大胆!岂有此理!」

「我大明皇朝自太祖洪武皇帝兴复中原立朝至今,不过二十六载尔!一个广东承宣布政使司,一个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便出了如此多的腌臢之事!」

「这些人是何居心?简直是胆大包天!」

朱允熥横眉怒道,虽是带着些演的成分在,可其中也不无真情实感——这还只是抓出来做引子的几个典型,而当一个房间里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便代表这个房间里已经有千千万万只蟑螂了。

如今的大明,是天下人的大明,也是朱允熥的大明。

朱允熥如何能不怒?

不过朱允熥也知道干生气解决不了什麽问题,明面上给了一个反应过后,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在众人身上逡巡了一圈,目光凌厉地问道:「方才卓敬和袁泰两位爱卿说的事情,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又该当如何处理?」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支支吾吾,竟是无一人敢言。

或者也可以说。

不是他们不敢说,而是他们不愿说也不能说……

跟着朱允熥的节奏一起怒不可遏?特麽的这些事儿自己不说全乾,但多少都沾点儿,我斥责我自己不成?

可偏偏这件事情于朝廷而言,是站在了绝对的正义和绝对的道德制高点上,但凡谁敢说情开脱一个字儿,便是不忠,便是大逆不道!

是以。

当朱允熥一句话问出来。

整个奉天殿之内竟是又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安静之中。

而这一次,同样也没有淮西勋贵立刻站出来附和响应,战绩彪炳的「代吵」也失声了——他们当然笃定朱允熥不敢搞到他们头上去,可他们又怎麽可能在这件事儿上站队朱允熥?况且前番还刚有刘三吾突然被释放出来的事儿……

而在这份死寂之下。

除了鹤庆候张翼丶舳舻候朱寿这两个率先被卷入其中的公侯武勋之外,其他的淮西勋贵则是看着这突然尬住的朝堂,面上隐隐露出得意的优越:

「哼!这朝堂之上没有咱这些人偏帮着陛下,时时事事顺着他的心意应付这群遭瘟的读书人,这早朝都开不下去!」

「陛下动谁也不可能动到咱头上来!」

「连刘三吾这糟老头子都给放出来了,今日让陛下吃一吃瘪也不是坏事儿,至少……该适当让他认清一下情形……」

「……」

诸多淮西勋贵昂首挺胸,心里满是春风得意,即便是被牵扯了进去的舳舻候朱寿丶鹤庆候张翼,也都暗暗松了口气,不似一开始那般无措。

却在此时。

一道苍老且洪亮的声音响彻整个奉天殿,如同惊雷一般落在各怀心思的文武朝臣耳中:「微臣以为,卓大人和袁大人方才所述诸多行径,实乃大逆不道!上无君主,下不顾法纪,当查!应当严查!且查出来之后,更应当从重处理,严惩不贷!」

众人皆是循着声音望去——正是户部尚书傅友文!

他既已经决心相信朱允熥,跟朱允熥站在一处,也知道以朱允熥的脾性,此事必不可能善了,此刻自是当机立断,站了出来。

「傅……傅大人……?」

看到傅友文站出来,不少人都有些意外。

傅友文是立朝之前就跟着朱元璋黑过来的,朝中许多人对他也算是熟悉了:傅友文这人为人虽谨慎,可却绝不是什麽迂腐死脑筋的人,卓敬和袁泰抖搂出来的这些,他必然也无可避免才对!

不过眼下也不是纠结傅友文为什麽会站出来的时候了。

光是傅友文这份「支持」。

就已经足以让大部分人对他心怀芥蒂了,甚至怨憎上他了。

一时之间。

之前那些锋利如刀丶盯着袁泰和卓敬的目光,此刻又齐刷刷地落到了傅友文的身上去。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傅友文不由打了个冷颤。

他暗暗倒吸了一口冷气,下意识抬眸瞥了一眼龙椅上的朱允熥,暗暗嘀咕道:「陛下呀陛下,老夫为了您,那可是全都豁出去了!现在是朝中其他文臣……等蓝玉他们这一伙人回过味儿来,说不准连剁了老夫的心思都有了,您可千万别是诓老夫的……」

与此同时。

不仅仅是傅友文。

六部之一的工部尚书秦逵,也几乎是在同时跨步出列:「傅大人所言有理,微臣附议!微臣以为,此事既然是卓大人和袁大人二位参奏,不如便让二位大人各自主持查办,待将其中的具体内情和数目查定了,陛下便也好处置了!」

相比于傅友文,早就已经是孤臣一个的秦逵,就从容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