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跟不讲理的服软,跟讲理的耍横(2 / 2)

万历元年起开始振武,京营总兵、武勋之上的大将军开始入文华殿廷议起,这个祖宗成法回来了。

如果和唐代相比,三省六部缺了两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也就是说,大明的顶层政治制度设计中,缺少了一个实质性的百官之首宰相。

九卿之上,再无长官,这在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有卿而无公’的多头衙门,决策权完全集中在了皇帝手中。

首辅,并不是百官之首,只有张居正通过太傅的权责,僭越了或者说分享了部分皇权,实现了实际上的百官之首。

即便以张居正如此权势,他依旧不是宰相,而是元辅太傅,因为宰相可以开府建牙,就是设立自己的衙署,树立自己的牙旗,招募自己的幕僚,自由任免下属官员,甚至是制定部分的律法和政策。

张居正不是宰相,他的全楚会馆也不是衙署,他的门下,也不是张居正想安排到哪里就到哪里,犯了错,也不能全楚会馆自决。

此时文华殿的偏殿内,一众廷臣,都在等着上朝,平日里,等待上朝时,诸位廷臣,都是一言不发,闭目养神,但是今天和往常有所不同,不同就不同在,大明皇帝迟到了。

万历元年至今,陛下累计迟到一次,早退0次,未出席廷议0次。

“元辅,这是出什么事儿了吗?”王崇古睁开了眼,总觉得今天陛下迟到的时间太久了,都过了一刻钟了,陛下的仪仗还没到。

王崇古是指名道姓的询问张居正,因为只有张居正在皇权特许下,可以和宫里眉来眼去,徐爵和游七之间的往来,廷臣们是非常清楚的,只有张居正能确切的知道宫里的消息。

“我不知道,应该没有什么大事。”张居正并没有收到什么消息。

廷臣们隐隐约约升起了一股担忧,宫女刺杀、刺王杀驾、大火焚宫之类的字眼,在廷臣们的脑海中回荡着,这是大明切实发生过的事,陛下连西苑都不住了,搬到了讲武堂离宫去,还有什么幺蛾子事?

同样,廷臣也隐隐约约有些担忧,陛下已经非常无情了,再发生什么大事,怕是要变成个真正无情的怪物了,这对大明到底是福是祸,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