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九章 笑容不会消失,只会转移(2 / 2)
本来商人在九边屯耕,用屯耕的粮食到卫所换取盐引,而后将盐引送到腹地,腹地本家取盐发卖各处。
但折色法后,商人不用辛苦召集佃户屯耕,只要银子就可以换取足够的盐,商人在边方开始大面积弃地,在短短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军粮供应减少了两成。
边方米价腾起,最高的时候一石粮高达五两银子!
商人商垦这两成军粮,就是这么重要,因为九边是军管区,代表这里的生态其实非常的脆弱,牵一发而动全身。
九边本身就处于‘粮力不足、略有欠缺’的缺粮状态,商人大量弃地,导致粮食减少供应缺少两成,对九边而言,就等同是天塌了。
别说九边,就是京师粮食突然减少两成,京师的粮价也会从五钱每石飙升到饿死两成人的价格。
第一个试图破坏开中法的人叫廖永忠,就是那个把小明王沉江的廖永忠,朱元璋大怒,差点就把廖永忠给杀了。
叶淇和孝宗皇帝一拍脑门搞出的折色法,彻底败坏了大明的盐税,也败坏了边方军粮供应,在张居正眼里,他们还要为俺答汗坐大、俺答汗入寇京畿负一定的责任。
因为九边不败坏,俺答汗闹不出那么大的乱子来。
张居正又把李成梁到西域后的书信拿出来看了很久,确定了李成梁到西域,依旧有随军商贾,而且数量非常庞大。
虽然李成梁家丁只有区区三千人,但是随军驿卒、商贾、力役、民夫、庖厨、娼妓等等,超过两万人。
“这宁远侯,不知道说他什么好,对这个花楼就这么执着吗?”张居正把所有书信看完,把关键内容摘抄下来,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都不知道跟李成梁说了多少次,但李成梁就是不听,非要捣鼓那个花楼。
上一次,李成梁就因为铁岭花楼,跟辽东巡抚周咏起了冲突,李成梁觉得周咏洁身自好,不肯跟他一起逛花楼就不是自己人,一股子山匪做派。
现在李成梁又在哈密起了个花楼,甚至还弄了个胡旋舞厅,被甘肃言官弹劾了好多次,很多多商贾跑去哈密,那花楼就成了必去的地方,搞得许多人蠢蠢欲动。
不仅仅有腹地的烟花女子跟随,胡女也是哈密花楼的一大特色。
李成梁去西域,随军商贾也按照过去数千年的传统,开始在地方屯耕,这次开辟的是棉田,在今年三月的时候,李成梁禁止了所有商贾开垦棉田,规定只能种粮食,不能种棉花,搞得商贾怨声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