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收集狂潮(1 / 2)

江桃的钢笔在记事本上无意识地画着圈。苏云那个“可拆卸刺绣徽章”的提议还只是试验性想法,首批限量50份“非遗传承纪念装”上市三天就被抢购一空。她紧急追加两百份,没想到引来了更大的抢购潮。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江桃接起来,听筒里传来《新民晚报》记者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江厂长,我们想就传统工艺与现代商业结合做个专访……”

刚放下电话,门卫老张又跑来报告:“厂长,百货公司采购科的同志在门口等着呢,说有多少'绣花面'他们要多少!”

江桃当机立断:“通知生产科,三班倒增产。另外……”她顿了顿,“让广播站的小王去趟邮局,给苏云发加急电报。”

窗外阳光正好,照得厂区新刷的标语闪闪发亮——“改革开放,搞活经济”。

门被轻轻推开,顾有为抱着一卷画稿走进来,身上还沾着颜料味:“一百单八将的图样画好了,你看看。”

江桃展开画稿,眼前一亮。顾有为将传统水浒绣像与杨柳青年画风格巧妙融合——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英姿线条粗犷,衣纹却精细标注了苏绣“套针”技法;扈三娘的双刀舞成一片银光,旁边小字注明“盘金绣”要点。

“这是……要放在干脆面里?”江桃立刻领会了丈夫的创意。

“每包随机放一张,集齐三十六天罡星换苏绣体验课。”顾有为眼中闪着光,“现在孩子们都迷这个。”

夫妻俩相视一笑。

三天后的产品会议上,样品堆满了长桌——“水浒英雄”干脆面、“金陵十二钗”笔记本、“岁寒三友”书签……全是围绕苏绣开发的衍生品。

“生产线改装完成了,”生产科长汇报,“现在每小时能产三千包。”

“包装已经定稿,”顾有为展示设计图,“每包里面随机放卡,稀有卡概率5%。”

供销社代表补充:“我们联系了几所学校,可以组织“非遗进校园”活动……”

江桃听完汇报,突然问:“成本核算怎样?能留出多少做公益?”

会议室安静下来。老李拨弄着算盘:“按定价五毛一包算,每包利润约八分。如果捐一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