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云林县保卫战(1)(2 / 2)

房间中央的双人床已被拆解,床垫竖放作为沙袋掩体的支撑,床架钢管与三脚架焊接固定,形成重机枪的稳定基座。

床头柜抽屉敞开,未拆封的牙具、浴帽散落在地,塑料包装表面凝着细小水珠,与金属弹链、扳手等装备形成荒诞的对比。

墙角堆着空罐头盒,盒内残留的餐食冻成硬块,盒盖上结着透明的冰膜。

这一段长2公里、宽1公里的商业区呈“丰”字形结构,主街贯穿南北,两侧分布六条横向巷道(东三巷:朝阳、平安、永乐;西三巷:永康、昌盛、民丰)。

区域内以小型沿街商铺为主,间杂6层居民楼与高层宾馆。

如制高点12层帝豪宾馆,建筑密度高,巷道狭窄,形成天然巷战防御体系。

防线由混编部队驻守,400余名现役士兵与700余民兵呈梯次布防。

主街制高点的珠宝店楼顶,两门20毫米机炮炮管探出女儿墙。

主街中段的超市里,89式重机枪的枪管正对着街道尽头,枪身下方的煤炉奄奄一息,士兵们轮流用胸膛焐热备用弹链,迷彩服下的秋衣印着不同年份的"春晚纪念"字样。

反器材小组分散于主街两侧商铺二楼,灰铁色的GT82型100毫米单兵反器材火箭筒斜倚布满冰花的窗框。

破甲弹头在窗台积霜中泛着冷光,弹头尾部的稳定鳍片间卡着几片冻硬的雪粒。

这种火箭筒具备射程远、易操作、破甲弹弹头穿深高的显着优势,但在狭窄街巷与风雪干扰下,缺乏红外制导的弹头难以保证精度,机械瞄具的刻度在低温中模糊成冰线,成为巷战中一柄受制于环境的双刃剑。

巷道深处,九辆改装皮卡车静默停靠在“平安巷”口。

这些车身焊着脚手架钢管的车辆,后斗架着53式重机枪,枪管外包着从棉被里扯出的棉花,驾驶员座位旁放着用保温杯装的防冻液。

民兵驾驶员们穿着棉袄,戴着防寒帽,其中一人正用扳手敲打重机枪的供弹机,试图震掉里面的结冰。

防线最后方的“人民广场”上,十二门82毫米迫击炮呈扇形排列,炮管指向雪原。

炮手们已经完成射击诸元计算,炮口仰角固定在45度,炮身周围散布炮弹和防冻油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