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领取枪支(1 / 2)
征召兵武器分发点,位于仓储区中心位置,原是栋仓储面积约1000平米的粮食储备建筑。
此刻建筑外围环绕着带刺的铁丝网,四个角落架设着探照灯,明暗交界处能看到持枪巡逻的哨兵身影。
作为驻守着加强连兵力的重要据点,这里的警戒级别显然高于普通区域。
室内被钢货架分割成三个规整的矩形区域。
左侧区域的钢货架早已被拆卸,取而代之的是堆叠整齐的木箱,每只木箱都散发着潮湿的松木气息,箱体侧面的钢印在五盏正常照明的防爆灯与一盏闪烁的故障灯交叠光线下时明时暗。
“中部战区储备枪械·1980”的宋体字边缘已有些模糊,相邻木箱上“北部军区紧急调配”的隶书钢印却依然清晰,不同军区的物资在此形成微妙的时空交错。
中间是军服储备区,07式荒漠迷彩与城市迷彩作训服按尺码捆扎成直径半米的圆柱。
右侧弹药区则被两米高的金属货架分割成九宫格,不同口径的弹药箱用醒目的白漆标注着"5.8mm步枪弹·2015"、"7.62mm通用弹·1998",雷管箱与手榴弹箱单独隔出的区域前,还贴着褪色的"弹械分离"警示标识。
三名审核军官的作战靴踏在有些老化的混凝土地基上,发出“咚咚”的闷响。
为首的陈少校戴着白色棉质手套,指尖勾住木箱边缘的蝴蝶铁扣,“咔嗒”一声掀开箱盖,十支蓝黑色的五六半步枪整齐卧在防潮油纸间,枪身新涂的防护油在灯光下泛着珍珠光泽。
机匣侧面的钢印编号带着明显的时代印记:“0”的笔画因早期加工模具磨损而毛糙不平,“”却因后期工艺改进刻得深峻清晰,仿佛在同个木箱里封存了不同年份的军工记忆。
“中部战区调过来的4032支五六半,1978年批次。”陈少校的手指划过枪托底部的生产年月,金属防滑纹硌得手套微微发颤,“这些老家伙在仓库里躺了快半个世纪,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经得起实战考验?”
蹲在箱侧的上尉已经熟练卸下护木,枪管对着顶灯缓缓转动,膛线反射出细密的螺旋光斑:“后勤说调配过来的时候刚做过膛压检测。”
“交接时的电子报告还带着加密公章呢。”他忽然拉动枪栓,金属撞击声在钢架间回荡,嘴角勾起一丝苦笑,“您还记得七三年对泰反击战吗?那会儿咱们团的老前辈就是扛着这批‘老套筒’,在热带雨林里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枪管打红了就往泥地里一插,照样能打连发。”
张少校的手指在枪机散热孔上顿了顿:“现在面临的是感染者,从难民中抓来的征召兵可没那时候的狠劲...”他忽然提高声音,转头望向正在核对数据的中尉:“文轩,军服区的尺码配比到底对不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