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归途 第九回 回娘家(2 / 2)

“这么大的雪,这么远的路,能行吗”?

“骑着骆驼走挺好,比坐汽车好受。”王鑫说。

“说真的,良心话,这个大队的人对我们挺好,尤其是老书记”。

“是呵,打着灯笼也难找,我们是有福之人呵”。

“这奶食品,他们都不舍得吃。这酒也好几块钱。组长,我们喝几口?”,王鑫冲着我喊。

“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哈哈,哈”,我们四个男生都笑了,周贵也笑了。

这几日我们生活得特别好,米,面,油,肉都不缺,饺子,手扒肉成了我们的家常饭。周贵还说;

“我们天天在过年”。

赵枫和常宝从我们用‘羊砖’垒成的临时储存室里,端回来满满一洗脸盆冻饺子。唐玉萍,孙桂花烧的水也开了,‘叽里,咕噜’,半盆饺子陆陆续续进了锅。我使劲地用牙撬开酒瓶盖,学着连长的样子,盘膝坐在炕上,倒了满满一碗酒。故意亮了亮嗓子说;

“饺子就酒,越喝越有”。这是连长说的,今天,我们仍然在过年。我们领了钱,老书记给我们送来礼,后天我们就要踏上回家的路。回家过年。这两天我们一定要吃好,喝好,养足精神。备好干粮。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这个革命重担,就由我们优秀的共青团员,孙桂花同学负责。孙桂花你看行吗?孙桂花拍着胸脯说。

“行”。赵枫,王鑫抢着说。

“好,那就‘十两银子啰’。”

“什么十两银子”南语燕嘟嘟。

“十两银子等于一锭”(一定)。郑顺说。

“哈哈哈,大家都在说‘十两银子,一定’。

天还早,我们都不想散去,老书记送的青梅煮酒,你一口,我一口,喝了一瓶。一大盆饺子吃了个精光。我正准备开第二瓶时,郑顺阻止了我,他说;

“当下买一斤散酒还得用供应票。瓶子酒更难买,老书记给我们这两瓶酒,我想可不是让我们现在喝的,可能是让我们在路上防寒时喝”。

大家都夸郑顺聪明。说得对。老书记是一个爱喝酒的人,酒是他的心爱之物,一个人能把自己心爱之物赠予他人,这可是难能可贵的呵。我顿感有些后悔,为什么不能像郑顺那样多一个脑筋,凭一时的高兴,就随意地开了瓶,喝了起来。我慢慢地放下手中握着的酒瓶,脸部觉得越来越热,南语燕看出了我的窘境,故意说;

“看组长,脸红的,像关公”。

“脸红什么?”郑顺突然站了起来,学着‘座山雕’的架势高声地喊。我立刻明白了这是给我台阶下,我马上学着‘老九’的样子答道。

“精神焕发”。

“怎么又黄啦”?郑顺接着问。

“防冷涂的腊”。我高声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