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军训 第八回 步兵归来(1 / 1)
第16章 军训 第八回 步兵归来
夕阳如一位温婉的画家,缓缓地在天际铺开一幅绚烂的画卷,正当我们的队伍结束了一日的训练,准备归巢之时,一抹暮色悄然降临,为这宁静的营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纱幔。就在这朦胧的暮色中,一支队伍踏着坚定的步伐,宛如天兵降临,径直向我们走来。定睛一看,那正是我们的步兵连,他们的到来,如同荒漠中偶遇的一片绿洲,给予我们无限的惊喜与力量。
这百多里的征途,对他们而言,不过是短短两日的挑战,其脚下的坚韧与毅力,让身为非正规军的我们,不禁由衷地赞叹。朝鲁部长以他那和煦的笑容,对我们轻声说道:“他们付出的,远比你们想象的要艰辛。”这番话,如同春风拂过心田,让我们对步兵连的敬意油然而生。
夜幕降临,我们聚集在灯火通明的帐篷前,遵循着餐前的仪式,歌声悠扬,回荡在空旷的原野上,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战友的欢迎。三曲终了,步兵连的身影已近在咫尺,我们又以一曲《打靶归来》作为最诚挚的迎接,歌声中饱含着对他们坚韧的颂扬。卸下沉重的武装,整理一番后,我们围坐于帐篷前的草地上,共享这份难得的安宁与温馨。
草地上,枯黄中透着一丝生命的顽强,我们三三两两地坐着,我与赵枫并肩而坐,两日未见,却恍若隔世。赵枫,这位平日里火辣直率的女孩,此刻竟悄然落泪,泪水滴落在碗中,泛起一圈圈涟漪。我望着她,心中五味杂陈,只能笨拙地重复着:“饿了吧,多吃点。”我的眼眶也不禁湿润,这些日的并肩作战,让我们之间的情感愈发深厚。
赵枫轻轻拭去眼角的泪珠,低声问道:“你还好吧?”我微微一笑,回答:“还好。”言语间,却藏不住心中的那份共鸣与感慨。她突然吐露心声:“我差点成了逃兵。”话毕,泪水再次决堤,我慌忙摸了摸衣兜,只能将一只破旧的手套递给她,她接过,捂在脸上,泣声低回。我生怕这份脆弱被旁人听见,于是故作镇定地捧起碗,大口喝着那碗温热的稀粥,试图用这份平凡的日常来掩盖内心的波澜。
然而,就在我抬头的一瞬间,武装干事悄然走近,他一手高举着筷子串起的馒头,一手稳端着碗,他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灰暗。
在那不经意的瞬间,我以眼神为媒,悄然向赵枫传递了微妙的信息。赵枫心领神会,动作敏捷,仿佛瞬间披上了隐形的战衣,他故作饥肠辘辘之态,大口咀嚼着手中的馒头,每一口都显得那么投入,与那温热的稀饭共舞,吞噬着平凡中的慰藉。
“你二人,是同一个大队的?”武装干事已悄然降临于我们身旁。发出了问话。我故作惊觉,慌忙起身,身姿挺拔,回应:“报告首长,正是如此。”
武装干事摆手示意:“不必拘礼,坐下吧。”言罢,他竟也盘膝而坐,与赵枫并肩,那份亲和,却使我们感到有突然和不适应。我缓缓落座,不知如何是好。
“小赵啊,这久违的馒头香,可是咱们城里人的佳品噢。”武装干事边说边举起手中的馒头,欲赠予赵枫。而赵枫,宛如魔术师般,手中稳稳的捏着一只洁白无瑕的馒头,他微笑着婉拒:“多谢领导美意,我手头正有。”武装干事闻言,慢慢收回筷子。接着说:“你这次的表现很好,我已写在了日记里,待时机成熟……”
正当此时,一阵突如其来的冷风,带着几分戏谑,掠过我们身旁,武装干事不禁打了个寒颤,“啊嗤”一声,手中的碗微微一颤,半碗稀饭便调皮地跃出了束缚,洒落在衣襟与地皮上。这一幕,让我与赵枫再也忍不住,相视一笑,这一笑,竟将我们刚才的不爽冲荡的烟霄云散。
恰在此时,连长踏着轻快的步伐而来,俯身于武装干事耳畔低语几句,随后,干事站起身,随连长而去,留下一串意味深长的微笑,在连长转身之际,那笑容中似乎蕴含着无尽的秘密与期待,让我们的心也随之轻轻颤动。 待连长与武装干事的身影逐渐远去,赵枫和我坐在原地,她的嘴角勾起一抹苦涩而复杂的笑,轻声呢喃:“此番经历,真让我领教了。”赵枫仰望天空声音沉重的接着说:
“回溯至前夜,夜色如一张无形的网,悄然笼罩了训练场。紧急集合的号角划破宁静,如同战鼓催征,我与同伴们紧随你们骑兵的步伐,在茫茫夜色中奔跑。心中紧绷的弦,如同即将离弦的箭,既充满对未知的恐惧,又怀揣着对使命的忠诚。脚下的土地,似乎在这一刻也变得异常坚硬,每一步都踏出了沉重的回响。
我低头望向那双母亲亲手缝制的布鞋,它们本应是温暖与力量的象征,此刻却成了前行路上的羁绊。鞋底密布的麻绳线,如同细密的针尖,无情地刺入我的脚心,带来一阵阵钻心的疼痛。汗水与泪水交织,模糊了我的视线,但我依然咬牙坚持,不愿让这份来自母亲的温情成为负担。然而,当脚底传来湿润的触感,伴随着每一步撕裂般的剧痛,我终于意识到,这份坚持已接近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