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嫁妆(2 / 2)

谢道韫纤细的指尖轻轻点在竹简上,向秦羽详细解释道:“这三千门客各有所长。王邈擅长农桑水利,对农业生产和水利设施建设很有一套;陈禹精通刑律典章,熟知各种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张延年则精于营造之术,无论是建造房屋还是修筑城墙,都技艺精湛……”

她每说出一个名字,廊下就会有一位身着青衫的文士恭敬地躬身行礼。

秦羽看着如棋盘般整齐排列的智囊团,心中满是欣慰。

就在这时,檐角的铜铃轻轻响起——这是新建粮仓落成的信号。

校场上,黄沙漫天飞舞。樊梨花手持银枪,斜指着天空,五千铁骑随着她枪尖的指向变换阵型。

当重甲骑兵以楔形阵迅猛冲入草靶区时,包着铁的马蹄在夯土地面上踏出了半尺深的坑。

樊梨花说道:“西戎马场产出的战马,耐力很强,能驮着重物奔跑三百里。等秋天马匹膘肥体壮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直接去夺取阴山盐池。”

说着,她用力扯动缰绳,战马直立起来,发出一声嘶鸣。

学堂里,晨读的声音清脆响亮,连檐下新筑巢的燕子都被惊飞了。

邹氏正在抚平《考工记》卷起的边角,动作突然停了下来,因为她听到窗外传来一个少年清亮的声音在辩驳:“《周礼》记载九夫为井,可是陇西地区大多是梯田,是不是应该按照地势来确定田制呢?”

发问的学子不过十三四岁,他身后十多个同学也在热烈地讨论着。

邹氏把竹帘掀起了半幅,在晨光中,可以看到一千多名夫子在三十六个学斋之间穿梭忙碌,批注声和讲解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细密的网。

黎明时分,城主府前的演武场传来金铁碰撞的声音。

卢修娥紧了紧腕甲,示意秦羽看向军阵,说道:“每一名御林军都要通过弓马、阵图、器械这三门考核。”

话刚说完,东南角突然传来一阵喝彩声,原来是有个脸上有疤的军士正单臂举起两百斤重的石锁。

卢令媛把玄铁令牌按在沙盘边缘,特殊兵种的标记一亮,沙粒瞬间凝结成了微型的城墙和云梯。

她用指尖在沙盘上划过,说道:“什么时候亮出御林军这张王牌,就看夫君您的战略安排了。”

当谢氏门客把第一份《均田策》呈上来的时候,樊梨花已经带着两千骁骑扫平了西境的三处匪寨。

政务厅里的铜壶滴漏,记录着时间的流逝。

邹氏门下的学子开始参与户籍整理工作,御林军新建的十二座烽燧也已经覆盖了边境地区。

秦羽站在城楼上俯瞰,远处新垦的农田如同铺开的绿色棋盘,戴着斗笠的农夫正用谢氏门客改良的曲辕犁耕作。

近处匠作营传来机括轻响,三连发的改良弩机将箭矢钉在三百步外的铁甲上——这已是本月第三次迭代的样品。

西北方向腾起的烟尘引起守军注意,了望塔立即打出旗语,却是樊梨花带着征西骁骑例行巡逻归来。

女将军银甲上还带着戈壁风沙,身后骑兵马鞍两侧挂着新制的复合皮甲,正是军器械坊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