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蔡字恩宠(2 / 2)
那成寻却嫌他人恶,自是不会理他,便是哼哼唧唧的躲了。
程之山挑了满地的零件,且分辨了在手中拼接,头也不抬的说道:
“上差有什么话问我便是……”
宋粲听闻,也觉不好意思,用手搓着茶杯道:
“诶……世叔与那道兄同宗?”
那程之山倒是眼不离那手中零碎,自顾分拣了,口中答了宋粲道:
“非也,我与他师父有通籍之好,便与我忘年结拜。如此也就有了我这师叔的名分。”
见那宋粲连声“哦”了点头,便望了他道:
“他那师父想必你也认得……”
那宋粲听罢一愣,便又尬笑了道:
“哈哈,世叔说笑了。若说这道士嘛,我便只认得这道兄一人……且还不知道尊姓大名……”
说罢假装饮茶,眼睛瞟向程之山。程之山听得此言便停了手中的零碎,颔首口中道:
“他那师父你也是认得的。”
听那郎中话语肯定且是让那宋粲心下迷糊。家中严慈且不曾与那僧道来往,所以自家便也与那黄老佛陀无缘,怎的让这郎中说出个“认得”来?
那郎中且见那宋粲眼中疑惑,便又道:
“他那师父,便是那华阳先生!”
之山郎中的云淡风轻,却让那宋粲喝在口中的茶险些喷出。便掩了口,假咳以掩尴尬。
话说这郎中口中的华阳先生且是何人?竟把这宋粲唬的呛茶?
说来这“华阳先生”却有些来路。
此道人,姓刘名混康字志通,人称“华阳先生”。为茅山上清经箓宗坛三景法师。
其人勤行利人,远近宗仰。便是帝王也不落那俗套。神宗亦是身为敬重,来往甚密,有言赞其:“有节行”。
元佑元年,哲宗赐号“洞元通妙法师”,敕,江宁府句容县三茅山经箓宗坛。与信州龙虎山、临江军阁皂山,三山鼎峙,辅化皇图。
今帝即位,绍述哲宗之志,对其更为信重。续造宫观,委官护作。
“度其弟子为道士者十余人,其上皆赐紫衣师名以宠之”,亲书额“元符万宁宫”。数召至京。
《资治通鉴》八八有载:“庚子,赐茅山道士刘混康,号:葆真观妙先生。为帝所礼……”
大观改元诏屡趣召,刘混康固辞。大观二年帝再请之,刘混康赴召出山。行前,所畜之鹤尽去;启程时,群鹿遮道触而毙。乃叹道:“鹤去鹿毙,吾无还期。”四月至京,馆于上清储祥宫新造元符别观。十天后倏然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