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大秦长公子扶苏(22)(2 / 2)

至于说对方愿不愿意得罪那么多人,做这柄可能无法善终的刀,那只能说,李斯没有选择。

并不知道,嬴政已经将李斯的未来,给安排的明明白白了,扶苏有些奇怪的看了眼嬴政,疑惑的问道:

“李斯?”

他这三年来,都没怎么听到过这个名字,原本还以为,对方是和赵高一样被处置了,现在看来竟然没有。

而且好似还在朝廷上活跃,这不禁让扶苏有些奇怪,就李斯做得那些事,他这位父王就算是不将其处死,难道还能容得下对方。

“对,李斯,这个人算是个能臣干吏,不过私心太重!”

瞧见儿子疑惑的目光,嬴政点了点头,点评了一句后,又教起了儿子:

“但这世间又有谁能毫无私心呢,所以扶苏,你记得,往后用人,只需看能力才干,不必太过求全责备!”

嬴政是被未来那个仁义君子的扶苏给整怕了,哪怕现在的扶苏,才不过三岁多,他还是不忘了时时的嘱咐告诫。

对此,扶苏除了乖乖点头,甚至不敢反驳一句,生怕引起嬴政的应激反应。

其实要他说,也不怪嬴政这么担心,秦国的长公子扶苏,确实是被儒家给教歪了。

作为儿子,扶苏处处顶撞君父,时常气得始皇七窍生烟。

作为秦国朝廷上下包括嬴政都默认的太子,扶苏在以法立国的秦朝,却推崇儒学,还总是反对嬴政的政策。

可以说,只把扶苏发配去上郡,还是给蒙恬这样的始皇亲信做监军,那都是始皇仁慈了,还肯再给扶苏一个机会。

但凡换一个朝代,像是扶苏这样的逆子,那都是作为君父所无法容忍的。

战国时期的儒家,并不像是后世的儒家,已经被曲解了一些真意。

这个时期的儒家,讲究礼乐射御书数,里面确实有不少的人才。

而且相比于有着一定门槛的法家,亦或者完全没有门槛,却讲究兼爱非攻的墨家,儒家的思想对于君主来说,还是有一定用处的。

若不然,汉武帝也不会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可儒家有用归有用,却不代表着你扶苏可以只用一个儒家啊。

秦国是以法立国,法才是秦国的基础,就算是始皇那样的威望地位,都不能做到一下子改变立国根基。

更何况是你扶苏,一个还没被立为太子的长公子呢?

作为君王,本就应该什么学说有用,就用什么,像是嬴政一样,他用法家,可没有完全排斥其他学说理论。

若不然,作为儒家的淳于越,也不会有机会成为扶苏公子的老师。

这足以证明,始皇其实并不排斥儒家,他厌恶的,只是明明想让扶苏学学儒家思想,可自己这位长子,却直接被儒家给洗了脑。

李斯明明是扶苏的岳父,却被其逼得直接站到了对立面去,这难道只是李斯的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