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大秦长公子扶苏(48)(2 / 2)

一见了跟随传旨宦侍而来的大臣们,别说是刁难了,那简直不能再热情。

王翦还要好一点,尤其是李信,这个原本意气风发的将军,在接完大王的旨意后,那恨不得是有些热泪盈眶的将手中的事务交出去。

而后马不停蹄的离开了楚国都城,回到了驻扎在城外的军营,跑得跟个兔子似得,好像生怕谁会把他抓回去。

天知道,让一个武将读书的痛苦,而这更难的,便是让一个武将,去处理那些繁琐的政务。

王翦或许还可以,但李信表示,他是绝对不行的。

得益于嬴政提前创立的学宫,不仅笼络了各国的人才,还培养了不少本国的吏员。

虽然在面对整个天下的时候,还是显得有些不够用,但比之历史上,明明打下了天下,可大多时候,还得任用原本的六国官员要强得多了。

起码现在已经攻占下来的四国,百分之八十的重要岗位,都换上了秦国的官员。

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整个天下所需要的官员数量,是非常之多的,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短时间内,能全部培养出来的。

能够占据那些重要的位置,再配合上秦军驻扎,随着秦吏的培养,和逐渐替换,这一世秦国的局面,便会比原本好上许多。

起码各地的反抗势力,便没了原本那些暗中的支持,想要围剿清除,也会更加容易。

随着嬴政的命令下达,王翦和李信,便开始整顿兵马,只留下必要的驻守人员和将领,大部队便开始班师回朝。

几十万兵马在外,那每日的军费开支,和粮食耗费,是相当大的。

即便秦国有着历代明君给攒得家底,那也禁不住这么耗费。

大军开拔,不是小事,尤其是随着那些官员而来的,还有着对众多将士的封赏。

就连底层的士兵,斩首有功的,也按照王翦和李信之前上报的军功策,与军队中的监军所上报的进行了核对。

虽然更多的赏赐分发还是要在咸阳,越是高级的将领越是如此。

但一些还未到来,只给了具体名册的伙食酒水奖励,却还是要看看怎么分的。

军营中不能饮酒,不过那是战时,在打了胜仗之后,王上往往会犒赏三军,这个时候便不用忌讳了。

除了必要的巡逻示警之人外,其他将士都可以加入到这场狂欢之中。

这既是为了提高将士们的士气,为了奖励他们打了胜仗,也是为了借此机会,宣泄在战争中,士兵们的压抑情绪。

古代的军队,常年处于生死之中,那根弦是一直紧绷着的,若是不给个机会宣泄一下,放松一下。

长期如此真是会出问题,古代的营啸为何会发生,其实主要原因就在于士兵们的神经过多的紧绷。

已经达到了极限,所以才会出现那种,明明只有几十人的敌军,却造成了整营将士,上千人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