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大秦长公子扶苏(54)(2 / 2)
看了一路的热闹,直到快到了咸阳宫,扶苏才算是把车帘放下。
这不能怪他见识少,主要是咸阳宫内的生活太过无聊,难得有点乐子,自然便显得格外新鲜。
二万多的将士,自然不可能都去参加皇上举办的宴会,嬴政登上临时搭建的高台,亲自宣布了对三军将士的封赏之后。
这些将士就被专门的官员带走,安排到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地方,一应的酒肉都是不会缺的,只是没有那些将领们高级罢了。
王翦和李信,以及一些官职比较高,亦或者是在此战中立了比较大功劳的,比如王武蒙恬等人,才能够随大王进入章台宫。
对于这些高级将官的封赏,就更为丰富了,刚刚在高台上,最先说的就是对他们的封赏,所以即便是在大王面前,不能失态。
但每个人脸上都是控制不住的喜色,毕竟知道会有丰富的奖励是一回事,真的听到落实又是另一回事了。
中国人,还是讲究落袋为安,不吃那些空头支票。
秦国算是难得文武平衡的朝代,不过此时大军刚刚得胜还朝,所以那些立功将士的席位,比之文臣自然是要更靠近大王一些。
这也是正常的,哪怕那些文官们再不悦,却也不会在大王的兴头上,和武将们别什么苗头。
更何况,此次大胜,武将们固然是功劳最大的,但派遣民夫,调拨粮草的文臣,掌管少府,铸造了大量兵器的少府令,那都是有功的。
一场大胜,不可能只是将士们用命,后勤保障也是相当重要的,所以不只是武将们得到了丰厚的赏赐。
一应立功的文臣,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封赏,这场宴会,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庆功宴。
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哪怕平日里再如何的不对付,这个时候也都是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整个宴会进行的非常顺畅,而按照惯例,在宴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嬴政便带着扶苏离开了。
毕竟大王在场,没有人敢失仪,礼官们在那虎视眈眈的盯着,自然是喝得不痛快,都在那拘着。
嬴政也不是李世民那样,喝多了还能逼着俘虏跳舞,自己也跟着载歌载舞,还弄出一个什么秦王破阵曲的君主。
自幼经历坎坷,已经习惯了什么事情都往肚子里咽的嬴政,与在臣子面前,都能毫不顾及形象随时随地哭出来的李世民,是截然不同的。
说不上哪个好哪个不好,这两人是全然的两种风格,嬴政让人更加敬畏,也显得越发孤独。
不过这只是扶苏这么觉得,嬴政到底如何想,那谁也不知道,兴许对方就是享受这种孤独的感觉也说不准。
毕竟帝王大权在握,天下尽在我手,一言出而天下无人敢反驳的快乐,是一般人根本就体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