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七十二首·其二十八》李白(2 / 2)

向往超脱尘世,追求自由仙境

- “不及广成子,乘云驾轻鸿。”诗人在感慨时光无情、命运无常后,认为不如像广成子那样。广成子是传说中的仙人,能够乘云驾着轻鸿,超脱尘世,逍遥自在。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自由仙境生活的向往,希望能摆脱尘世的束缚和无常命运的困扰,在一种永恒、自由的境界中找到生命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时光飞逝、容颜老去的感慨,对古今贤圣命运的思考,最终表达出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李白诗歌在关注人生短暂与无常时,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越的浪漫主义情怀,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生深刻的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 人生经历:此诗为李白晚年之作。他一生渴望入仕以实现抱负,又追求自由超脱,但现实中屡遭挫折。如曾入长安供奉翰林,却因权贵排挤等原因难以施展政治抱负,最终离开。安史之乱时,他又因参与永王东巡获罪流放。到了晚年,李白回顾一生,深感时光飞逝而自己壮志未酬,由此产生了对人生、时间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 思想影响:李白深受道家思想影响,道家追求自然、超脱尘世的观念贯穿其一生。在经历了尘世的种种磨难后,他对道家的超脱境界更加向往,希望能像道家仙人一样摆脱尘世的束缚,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从人生经历角度

- 时光易逝的感慨:李白晚年回顾一生,历经坎坷却壮志未酬,诗中“容颜若飞电,时景如飘风”直接抒发了他对时光飞逝的深切感慨,表达出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惋惜。

- 壮志未酬的悲愤:李白一生渴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却屡遭挫折。“因思郑夫子,感激田子方”借古人表达自己虽有才华却不被重用的悲愤,对自己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不甘与痛苦。

从思想影响角度

- 对超脱的向往:受道家思想影响,李白在诗中流露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体现了他希望通过服食仙草等方式,达到与天同寿、超脱生死的境界,以摆脱现实的痛苦与束缚。

- 对世俗的看淡:道家思想让李白在经历诸多磨难后,对世俗的功名利禄等看得更淡。诗中展现出他不再执着于尘世的荣华富贵,而是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在对道家理想境界的追求中寻求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