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杜甫(2 / 2)
诗歌解析
开篇推崇画马名家,引入曹霸画马:诗的开头先说唐朝初年画鞍马的,首推江都王李绪技艺神妙。接着引出曹霸,称其三十年来声名远扬,如今又让人见到了如神马“乘黄”般逼真的画马。此段为后文具体描述曹霸画马图做铺垫,突出曹霸在画马领域的崇高地位。
叙述曹霸为玄宗画马的恩遇:“曾貌先帝照夜白”至“轻纨细绮相追飞”几句,讲述曹霸曾为玄宗画御马“照夜白”,画技精湛,仿佛让这匹马有了神力,使得龙池十日风雷激荡。玄宗赏赐他殷红玛瑙盘,宫中女官传达诏令让才人去取画。曹霸受赐后谢恩而归,还有人赠送轻纨细绮。这部分既表现了曹霸画技之高超,也反映出他往昔备受恩宠的情景。
描绘画中马的神骏及群马图场景:“昔日太宗拳毛騧”到“马官厮养森成列”,先列举太宗的“拳毛騧”和郭子仪家中的“狮子花”等名马,引出曹霸新画中的两匹马,让识马者长久感叹。这两匹马在骑战中能以一敌万,展开画卷,仿佛能看到漠漠风沙。其余七匹马也超凡出众,如同寒空中飘动的烟雪。它们在长楸间扬蹄奔腾,马官和马夫整齐排列。此段从整体到局部,细致入微地描绘出画中九匹马的神骏姿态和整个画面场景,展现了曹霸画技的登峰造极。
由画马联想到玄宗的马政兴衰:“可怜九马争神骏”之后,诗人由画中的马联想到往昔玄宗巡幸新丰宫时,三万匹骏马奔腾的壮观场景,那些马都与画中马一样筋骨不凡。但自从玄宗在河宗献宝(暗示玄宗去世)后,就再也没有了当年的盛况。如今金粟山玄宗陵墓前,骏马已去,只剩鸟在风中鸣叫。通过这种今昔对比,表达出对唐朝昔日辉煌的怀念和对当前国运衰落的感慨。
借物寓意,抒发感慨:诗歌结尾“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表面是安慰那些因才能不被重用而怨叹的志士和隐士,实则是杜甫借题发挥,以马喻人,感慨像曹霸这样有才华的人,以及自己和诸多怀才不遇者,虽有卓越才能,却难以在现实中施展抱负,揭示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普遍现象。
艺术特色
- 结构严谨,层层递进:诗歌从称赞江都王引入曹霸,叙述其画马恩遇,描绘画中马,再联想到玄宗马政兴衰,最后借物抒情,脉络清晰,环环相扣。
- 善用对比与联想:通过今昔马政对比,突出唐朝的兴衰变化;从画中马联想到历史名马及玄宗时的骏马盛况,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情感表达的深度。
创作背景
杜甫创作《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时,正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诗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个人经历紧密相关:
- 社会背景:安史之乱后的衰败景象
- 安史之乱自755 年爆发,持续多年,给唐朝社会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叛乱平息后,国家元气大伤,经济凋敝,民生困苦,昔日的繁荣昌盛不复存在。杜甫目睹了战乱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山河破碎、社会动荡的现实成为他创作的大背景。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他对国家往昔辉煌的怀念和对当下衰落的忧虑之情愈发浓烈,而曹霸画马图中所展现的骏马,象征着唐朝昔日的强盛,引发了他诸多感慨。
- 艺术背景:曹霸的艺术成就与遭遇
- 曹霸是唐朝着名画家,尤擅画马,在开元、天宝年间声名远扬。他曾为唐玄宗所赏识,为御马及功臣画像,备受恩宠。然而,安史之乱后,唐朝宫廷的辉煌不再,曹霸也流落民间,生活潦倒。杜甫与曹霸相识,对他的才华和不幸遭遇深感惋惜。当杜甫在韦讽家中看到曹霸所画的马图时,曹霸从昔日宫廷画师到如今落魄民间的巨大落差,触动了杜甫内心深处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契机。
- 个人背景:杜甫的坎坷经历与心境
- 杜甫一生渴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以实现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但他仕途坎坷,长期处于困顿之中。安史之乱期间,他更是饱经流离之苦。此时的杜甫,虽历经磨难却壮志未酬,心中满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自身遭遇的无奈。在观画过程中,他将自己的身世之感、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人才命运的思考,都融入到对曹霸画马图的题咏之中,借画马抒发自己复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