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光谷的税收迷宫III(1 / 2)
1992年10月30日凌晨四点,武汉东湖高新区。
谢一扬的皮鞋踏在“扬帆半导体研究院“的大理石地面上,脚步声在空荡荡的走廊里回荡。他身后跟着十二名西装革履的税务稽查员,为首的王处长正皱眉翻看手中的申报材料。
“谢总,贵司去年申报的3.2亿研发费用...“王处长推了推眼镜,“按政策可以减免40%企业所得税,也就是1.28亿。“
“为国家科技发展尽绵薄之力。“谢一扬微笑颔首,铂金袖扣在LED灯下泛着冷光。他瞥了眼手表——百达翡丽Ref.3970,周明远上个月送的生日礼物。稽查组比预定时间早到了两小时,显然是突击检查。
走廊尽头是两扇厚重的防爆门,门楣上“纳米级芯片研发实验室“的铜牌锃亮如新。谢一扬在指纹识别器上轻轻一按,机械女声立刻响起:“欢迎您,谢院士。“
王处长眉毛一挑:“谢院士?“
“虚名而已。“谢一扬谦逊地笑笑,“IEEE去年颁的荣誉院士,表彰我们在碳基芯片领域的突破。“他说着推开防爆门,一股带着松香味的冷气扑面而来。
稽查员们集体屏住了呼吸。
两千平米的实验室里,上百台精密仪器闪烁着指示灯。穿白大褂的研究员们正在操作电子显微镜,屏幕上跳动着复杂的分子结构图。角落里,三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专家围着晶圆生产线激烈讨论,德语口音浓重。
“这是从柏林工业大学请来的冯·布劳恩团队。“谢一扬低声介绍,“他们在石墨烯沉积技术上有独到见解。“
王处长瞪大眼睛看着透明隔离舱内的晶圆,上面密密麻麻的纳米电路如同艺术品:“这...这是7nm工艺?“
“5nm。“谢一扬纠正道,从西装内袋取出一个真空包装袋,“这是上周流片成功的样品,性能比台积电最新产品提升30%。“
稽查员中有人倒吸凉气。王处长接过样品袋的手指微微发抖,透过放大镜能看到芯片上清晰的“YF-1992“标识。
“研发团队有多少人?“王处长突然问。
“正式在册247人,其中博士学历占60%。“谢一扬朝办公室方向做了个请的手势,“人事档案都在这里,包括各位专家的出入境记录和劳务合同。“
当稽查组开始核查文件时,张铁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谢一扬身后。他的机械左臂今天换了哑光外壳,液压装置运行时的“滋滋“声几乎不可闻。
“老板,北京来的专机提前降落了。“张铁柱附耳低语,“带队的是总局稽查司李司长,周局长没拦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