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武钢的钢铁坟墓(2 / 2)

"媒体那边?"

"已经按老规矩打点过了,但这次有个新华社的记者正好在武汉探亲,拍了不少照片。"张铁柱压低声音,"要不要像上次那样..."

谢一扬抬手打断了他:"先别轻举妄动。给周书记打电话,就说我半小时后到省委找他。"

张铁柱点头退下后,谢一扬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拨通了一个很少使用的号码。三声铃响后,对方接起,却没有说话。

"林教授,你那个学生现在在省质检局对吧?"谢一扬直接问道,"我需要他帮个忙。"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谢总,那孩子刚参加工作,您..."

"五百万。"谢一扬打断道,"外加一套深圳的房子。你只需要告诉他,明天上午十点,我要看到一份证明那些楼栋倾斜是因为地基问题的报告。"

挂断电话,谢一扬从保险柜里取出一本黑色账簿,翻到标记着"武钢"的那页。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过去两年间,武钢第七分厂"特供"给各个建筑工地的钢材批次和对应的"质检费用"。他的指尖停在一个叫"王德海"的名字上——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站长,去年收了他两百万,保证所有送检样品都会"特殊处理"。

"王站长恐怕要提前退休了。"谢一扬自言自语道,同时在本子上画了个叉。

汉阳区锦绣家园门口已经拉起了警戒线,数百名居民聚集在小区外,有人举着"还我家园"的横幅,更多人则在愤怒地咒骂开发商和建筑公司。谢一扬的奔驰车远远停在街角,透过单向玻璃观察着现场。

"查清楚了,十七栋楼用了去年第七批次的钢材。"张铁柱挂断电话,转头汇报,"就是您让把废钢比例提到30%的那批。"

谢一扬眯起眼睛,记忆迅速回溯。1993年8月,当时武钢积压了大量不合格钢坯,他灵机一动,让工人重新打磨后混入正品销售。为了确保通过检测,他特意请周明远安排了一次"突击消防检查",趁机调换了检测样品。

"联系电视台的老李,今晚的《江城新闻》必须有一条关于'武汉地质结构特殊性导致部分建筑沉降'的报道。"谢一扬快速吩咐道,"再找几个'专家',明天开始在各大报纸上发文章,重点强调武汉的软土地基问题。"

车子驶向省委大楼的路上,谢一扬的手机不断震动。他扫了一眼,是武钢现任厂长刘大勇发来的十几条短信,内容从惊慌失措逐渐变成绝望哀求。最后一条写着:"谢总,陈卫国留了备份资料,他威胁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