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高强度”训练(1 / 2)

“别走太快,注意脚下,稳着点来,一步一个脚印。”

“哎,对了,就是这样,记住这个呼吸节奏,保持住……”

想不到,走路也是门大学问。

经过宋老师一对一指点,考古班的九个细狗……

不对,是八个身体虚的不像话的新生,渐渐适应了当下的“高强度”训练任务。

虽然他们跟处于第一纵队的运动班学长还差着很大一段距离,但照现在这个节奏走下去,走到终点问题不大。

这一切,除了有宋老师的技术指导外,还要多感谢学校特意给他们发放的“训练用营养恢复餐”。

上课前,宋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发了一颗煮黄豆,美其名曰补充蛋白质。

别小看这一颗煮黄豆,一般人还吃不到呢!

这是学校给予面子工程运动班的专项补贴,仅在训练前发放,平时没有。

正常情况下,隶属于文科院系的考古班学员,不享有此项补贴。

这还是考古系的辅导员老师陈伟杰,自掏腰包给大家补上的呢。

当然,这一切宋老师没说,考古系的学员们也压根不知道,他们还以为这是自己辛苦训练应得的呢。

所以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

整个未名湖岸大概有3.8里长,一般情况下,三十分钟怎么也能走得完。

但那是有一个正常健康身体前提下,如此说何雨弦。

耗时一个小时零三分,最后一名同学返回操场起点位置。

至此,运动班连同考古班,再加上一位老师,一共22人,顺利完成本次训练任务。

没有一人倒下,可喜可贺!

“好了,接下来的时间,大家自由活动。”

谁还有心思活动,重新回到操场后,考古班的这几个同学,除了某人外,有一个算一个,早就不顾形象的瘫坐在地上,呼呼喘着粗气。

太累人了,一年都走不了这么远的路……

当然,这里的一年是现在的一年,再早三年,别说沿着未名湖走一圈,就是沿着紫禁城走到天津卫都不成问题。

不行啦,时代不一样了,吃都吃不饱,哪个还有心思锻炼身体。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特立独行的何雨弦了。

高考体育满分的何雨弦,全程走下来像个没事人一样,整个人精神的跟精神病似的。

强如运动班的体育特长生,此时也是累的直打摆子。

但何雨弦不一样,脸不红,心不跳,甚至还有心情一趟一趟的帮同学们打水喝呢。

大膳厅有专门的热水房,平时老师、学生们都是在这里打水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