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38(2 / 2)

王建国瞪了他一眼:"别瞎说!"但他自己心里也没底。老牛湾地处偏远,平时连个凶杀案都没有,突然冒出这么个怪事,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上报吧,"他最终决定,"让市里派专家来看看。"

三天后,赵莽站在黄河岸边,眯眼望着浑浊的河水。他三十出头,身材精瘦,穿着简单的深蓝色冲锋衣,背着一个磨损严重的登山包。若不是那双锐利如鹰的眼睛,他看起来就像个普通的背包客。

"赵老师,您可算来了。"县文物局的小刘快步迎上来,脸上写满了如释重负,"尸体暂时存放在县医院太平间,但...情况有些复杂。"

赵莽点点头,没多说什么。他习惯了地方上遇到怪事就找他这个"专家"——既因为他父亲是知名考古学家,也因为他自己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经历。

太平间的冷气开得很足,赵莽却觉得还不够冷。当他掀开盖尸布时,一股混合着焦糊味和腐朽气息的怪味扑面而来。

"死者男性,35-40岁之间,"赵莽戴上手套,声音平静得像在讨论天气,"身高约175cm,体重...生前应该在70公斤左右。"

他小心地检查尸体。冰封部分的皮肤下隐约可见青紫色的血管,肌肉组织保存完好;而焦化部分则碳化严重,部分骨骼暴露在外,呈现出一种诡异的黑红色。

"这个姿势..."赵莽皱眉。尸体双臂前伸,左手五指张开,掌心朝下,像是要按住什么;右手则紧握那个金属物件,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即使在死后也保持着这个姿势。

"像是某种仪式性的动作,"赵莽喃喃自语,"或者...防御姿态?"

他凑近观察那个金属物件。那是个长约15厘米的铜管,一端封闭,另一端有烧熔的痕迹,表面刻着繁复的纹路——不是现代工艺能做出的东西。

"雷火筒残件,"赵莽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没察觉的颤抖,"明代火器,但纹路不对...这更像是..."

他的话戛然而止。在尸体冰封的左手掌心,他注意到一个几乎不可见的印记——五个微小的凹陷,排列成梅花状。

"冰魄掌印..."赵莽猛地直起身,脸色变得异常严肃,"小刘,立刻联系你们局长,我需要查阅近三个月所有关于黄河古河道变迁的资料,还有...最近有没有什么考古队在这一带活动?"

小刘被他的反应吓了一跳:"没、没有正规考古队,但上个月有个民间考察团来过,说是研究黄河古文明..."

"找到他们的资料。"赵莽打断他,目光再次落在那具诡异的尸体上,"另外,我需要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把这具尸体运到省研究所。越快越好。"

当天晚上,赵莽在县招待所的台灯下研究着小刘找来的资料。死者身份已经确认——张明远,38岁,省城某大学历史系讲师,业余考古爱好者。上个月他带着三个学生来到老牛湾,声称要寻找"失落的黄河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