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46中(2 / 2)
林夏感到一阵眩晕。她重新审视屏幕上的数据,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意中触碰到某个跨越两千年的数学秘密。
"我需要见你,"她说,"现在。"
清晨六点,郑玄带着几本厚重的古籍来到了林夏的实验室。他身材瘦高,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成许多。
"这是《九章算术》最完整的汉代注释本,"郑玄小心翼翼地打开一本泛黄的影印册,"看这里——'方程术'中关于粮食分配的这道题,解正好对应你发现的。"
林夏凑近看那些竖排的繁体字和算筹图示:"但这只是十进制算术,怎么会和二进制补码有关?"
"问题就在这里,"郑玄兴奋地指着一段注释,"古代数学家实际上使用了一种类似'负负得正'的概念来处理方程中的负数。你看这个符号——"他指向一个奇怪的标记,"传统上认为这只是个分隔符,但我一直怀疑它代表某种特殊的数学操作。"
林夏突然明白了什么:"就像补码中的取反操作..."
"没错!"郑玄几乎跳了起来,"西汉数学家可能已经发现了一种类似补码的系统来处理负数运算!"
这个想法让林夏的脊背一阵发凉。现代计算机的二进制补码系统被认为是20世纪中期的发明,如果古代中国数学家早已掌握类似原理...
"我需要验证这个假设,"林夏转向电脑,"如果《九章算术》真的隐含了补码概念,那么它可能还隐藏着更多信息。"
她编写了一个新程序,将《九章算术》中所有涉及负数的方程转换为二进制形式,然后应用补码规则进行反向工程。
当第一批结果出现在屏幕上时,两人同时倒吸一口冷气。转换后的数据流形成了一组极其规律的二进制模式,像是某种编码信息。
"这...这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郑玄的声音变得严肃,"有人刻意将这些信息编码在古代数学问题中。"
林夏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惧:"谁会这么做?为什么?"
接下来的三天,他们几乎没有离开实验室。林夏开发了更复杂的分析工具,而郑玄则查阅了所有能找到的古代数学文献。一个惊人的模式逐渐浮现:《九章算术》中的某些方程,当按照特定方式解读时,实际上描述了一个多维数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