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59(2 / 2)
「检测到麦克斯韦妖熵减协议——建议立即脱离」
最后一刻,赵莽看到铁炮兵的面甲全部弹开。
盔甲里没有脸。
只有无数旋转的量子比特。
赵莽的苗刀断刃突然悬浮起来。
不是坠落,不是弹飞——而是违反重力地浮在半空,刀身嗡鸣震颤,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场操控。断口处的钨钢开始液化,金属像活物般蠕动、延展,在半空中勾勒出扭曲的拓扑结构——
克莱因瓶。
一个在三维空间不可能存在的几何体,此刻却真实地悬浮在赵莽面前。瓶口处,一枚暗红色的金属印章缓缓浮现,表面蚀刻着繁复的纹路:
德堡银行,1640年。
赵莽的钨丝义眼自动扫描,视网膜上跳出分析数据:
「材质:钨钢合金——铼-187同位素含量超标(+472%)」
他的瞳孔骤缩。
铼-187是现代核电池的核心材料,半衰期四百亿年。自然界的铼-187浓度不可能这么高——除非是人为提纯。
更诡异的是印章上的刻字——"安宅"。
看似普通的汉字,在量子频谱下却分解为无数光点,重组为三维投影码。数据解压的瞬间,赵莽的颅内响起刺耳的金属摩擦声——
倭寇舰队航线图。
精确到经纬度的航行日志,从九州到福建,再到江西赣江流域。每条航线的终点,都指向同一个坐标:
钨矿。
赵莽的义眼调取历史数据库。
1640年,德堡银行向倭国提供巨额贷款。
官方记载是用于"贸易发展",但账簿上的数字此刻在他眼中重组——7、1、3,循环排列。
量子纠错码的变体。
这些钱根本没用来买丝绸或瓷器。
全部流向了江西钨矿。
——归藏系统的原料。
赵莽的金属血痂突然发烫。他早该想到的。十六世纪的倭寇劫掠,十七世纪的金融渗透,全是幌子。
有人在用历史当掩护,开采跨越四百年的战略资源。
印章突然震颤。
赵莽还没反应过来,一道伽马射线就从印面迸发,直接贯穿他的胸口。没有疼痛,只有冰冷的电子提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