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69(2 / 2)
"看这个。"徐光启翻开《工部物料则例》,指出其中猫腻:"福建硫磺杂质多,本应折价三成,但兵部近年验收单上全是'上品'二字。"他突然用银针挑开装订线,里面竟藏着页被裁剩的奏折残角,上面写着:"臣查实硫磺以次充好,涉及银两......"余下部分被整齐裁去。
2. 琉球国书的秘密
徐光启的威尼斯放大镜聚焦在"硫磺"二字上。墨迹中竟藏着针孔大小的凹点,连成《武备志》中的火药配方。"这不是贸易文书,"他声音发紧,"是倭寇的火器密档!"
那组神秘的"〤〇〢"在《洪武正韵》前四页形成骇人的组合:
- 第4页首字:"爆"
- 第0行空白处水印:"火"
- 第2字:"药"
当沈墨将书页对着阳光,水印竟显出一幅倭寇据点的地形图。裴真突然想起郑潜最后埋藏的锡盒里,被腐蚀的"九九"二字,正对应《武备志》记载的"九九窖藏法"——一种可使火药威力倍增的秘术。
3. 郑潜之死的政治动机
锦衣卫暗桩送来密报:兵部侍郎孙承宗在澳门有座宅院,住着个葡萄牙军火商的遗孀。沈墨潜入其书房,发现案头摆着与琉球国书同款的洒金笺,上书:"佛郎机炮三十门,换硫磺船通行。"
更骇人的是屏风后挂着的铁面具——与郑潜家仆描述的琉球使者装扮一模一样。面具内侧刻着倭文:"影武者"。裴真在夹层找到张海图,标注着倭寇接应点的潮汐时间。
"郑大人必是发现了这个。"徐光启指着被撕去的《军器图说》残页位置——正是记载"硫磺提纯法"的关键章节。而书脊夹层里,藏着张未送出的奏折草稿:"倭寇所得硫磺,皆经葡萄牙人掺入硝石......"
c【终极真相】
《火器迷踪:血色真相》
三更梆子响过第三声时,沈墨的匕首终于撬动了郑潜书房的青砖。地砖下的暗格里,半张焦黄的纸片静静躺着,边缘呈锯齿状——与《军器图说》被撕去的章节完美吻合。
残页上的血字已经氧化发黑:
> "红夷炮改良需琉球硫磺,然其配方含倭寇'夜啼散'。燃后无味,遇铜即蚀炮膛,八十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