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80(1 / 2)

4四、战斗阶段分解

第一阶段:火铳阵分析

火铳阵分析:当《周易》算筹遇上欧几里得几何

1. 弹道推演的算学对决

地宫幽暗的火把光线下,十二名佛郎机佣兵的火铳组成三道完美的死亡弧线。他们按照欧几里得几何原理排列的射击阵列,在理论上可以覆盖地宫每一个角落。佣兵队长骄傲地扬起下巴,这个阵型曾在欧洲战场上所向披靡。

沈墨的算筹突然在青砖地面上划出一道锐利的痕迹。六十四卦方位在地面次第展开,每一卦都对应着地宫特定的气流湍流。徐光启手中的《崇祯历书》哗啦翻到"弹道修正篇",泛黄的书页上赫然写着:

> "硝烟稠处,弹沉十七分。"

第一轮齐射的铅弹撕裂空气发出尖啸。沈墨的瞳孔骤然收缩,在千钧一发之际将算筹掷向"明夷"卦位。算筹插入砖缝的刹那,三枚本该命中他眉心的铅弹诡异地改变了轨迹,"噗噗噗"三声闷响,整齐地嵌入身后石壁——误差正好一尺七寸。

科学细节:

- 地宫硝烟密度达到1.17g/cm3,使铅弹质量增加5%

- 修正后的下坠加速度达到9.8m/s2×1.17

- 《周易》六十四卦方位完美模拟了地宫气流湍流模型

佣兵队长惊愕地看着这违背物理常识的一幕。他的几何学从未告诉他,在东方古老的地宫里,铅弹会听从《周易》的指引。

2. 月光反射的化学钟表

楚红药的红衣在阴影中几乎隐形。她手中握着一块红夷大炮残片打磨的凹面镜,将透过地宫天窗的月光聚焦成针尖大小的光斑。当第三排火铳开始装填时,光斑精准地射入最右侧的铳管口。

"嗤——!"

管壁残留的琉球海盐(MgCl?)在强光照射下迅速发热,引燃了上次射击残留的硫磺。青紫色的火光在黑暗中格外醒目,暴露出佣兵们8秒的装填间隔。

战术意义:

- 8秒精确对应佣兵卸下火绳、清理铳管、重装火药的标准流程

- 戚继光《纪效新书》明确记载:精锐士兵冲锋速度可达每秒7尺

徐光启的嘴角扬起一丝冷笑。他快速心算:8秒×7尺/秒=56尺,正好是从掩体到第三排火铳手的距离。当佣兵们还在机械地执行标准化装填程序时,大明将士已经将每一个战术细节都转化为数学优势。

月光下,沈墨的算筹在青砖上投下细长的阴影,与佣兵火铳的几何阵列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两种文明在弹道学上的终极对决——《周易》的混沌智慧对抗欧几里得的精确几何。而此刻,古老东方的算学正以压倒性优势,在这幽暗的地宫里书写着新的战争法则。

第二阶段:破阵冲锋

破阵冲锋:45°钢盾与石狮密码的攻防

1. 三才阵的物理法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