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108(1 / 2)
三、萨尔浒的回响
1. 甲薄的代价
第一章:铁甲寒光
万历四十六年腊月,辽东的风像钝刀割肉般刮过军营。浙兵营总兵崔成德站在校场中央,手中捏着一块刚从士兵铠甲上拆下的铁片。铁片在冬日惨淡的阳光下泛着病态的灰白色,边缘处布满蛛网般的细纹。
“这厚度能有二毫米就不错了。”崔成德的声音压得很低,却让站在他面前的军需官王德发双腿发颤。
“总兵大人,这批甲胄确实是按兵部文书配发的,下官只是按规矩...”
“规矩?”崔成德猛地将铁片砸在地上,发出刺耳的金属声,“戚少保当年定的规矩是胸甲厚度不得少于三分!你看看这玩意儿,连二分都不到!”
校场四周的士兵们沉默地站着,他们身上穿着同样劣质的铠甲。崔成德目光扫过这些跟随他多年的浙兵子弟,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十年前他随戚继光平倭时,明军铠甲能硬抗倭刀劈砍;如今这些薄如纸片的铁皮,怕是连孩童的弹弓都挡不住。
“大人,火器营又炸膛了。”副将赵德勋匆匆走来,压低声音道,“这次伤了三个弟兄,其中一个的右手怕是废了。”
崔成德闭了闭眼。三成炸膛率——这是火器营近半年来的常态。他大步走向营帐,军靴在冻土上踩出沉闷的声响。
营帐内,崔成德将一杆炸裂的鸟铳重重放在案上。枪管裂开处,露出里面黄白相间的金属——所谓的“铜包铁”,实则是光禄寺那帮蠹虫以次充好的把戏。
“这是本月第九起炸膛。”崔成德咬着牙,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朝廷每年百万军饷,就给我们用这等破铜烂铁?”
赵德勋犹豫片刻,低声道:“听说兵部新到的铠甲,实际厚度只有文书上写的六成。光禄寺魏少卿上月刚在城南置了座三进宅院...”
崔成德猛地拍案而起,震得茶盏叮当乱响。“这帮蛀虫!”他声音发颤,“他们喝的是兵血!吃的是人肉馒头!”
帐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斥候慌张闯入:“报!建州军已渡过浑河,距我部不足二十里!”
崔成德脸色骤变。按计划,他们应还有五日等待山海关调来的新装备。但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