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宋前来了(1 / 2)

种地应该是庄户人家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例如高祖皇帝的时候,那个时候便有苞米种子了,可是百姓们不会种啊,一直等到桂花接手了,才将高产的苞米给种了出来,也不是桂花有天分,据说人家小姑娘是各种法子都试种了一遍,种出来后,有思考苞米丰收和歉收的问题还有病害的问题......苞米不是早就被种出来了嘛,可是直到桂花的出现,才种出来了高产的苞米......要不是有这耐旱、高产的苞米啊,百姓们逢到这个干旱的年头,怕是早上就饿殍遍野了.......

赵富贵对宋前很是尊敬,“大舅,你咱过来了?”

宋前看了一圈,问道,“你姨娘呢?”

“姨娘闲不下来,去后院喂鸡去了......”赵富贵答道。

“姨婆可勤快了,我娘现在整天的照顾着思齐,家里幸亏有姨婆的帮衬,要不然真忙不过来。”桂花在一旁笑着道。

桂花见宋前来了一会儿了,也没说到正事上,遍问道,“舅爷,你来是有什么事吗?”

“我听说你在县城贴了个招募告示,你是要招会种地的人是吧?”

桂花点点头。

宋前沉默了一阵问道,“那怎么样的才算是会种地的呢?”

“舅爷就是会种地的啊,”桂花知道自己的观点跟很多人都不同,也知道宋前可能理解不了她的意思,便解释道,“我觉着种植也是要有技术的,从耕地、平整土地,再到下种、灌溉、施肥、抓虫、收割......用不同的方法种地,收获的粮食的重量肯定是不一样的......我想找到一种种植作物的最优方法......还有作物的种子,种子我是觉着是可以培育的,现在的麦子不耐旱,也不高产,我想培育出耐旱、高产的麦种......”

桂花很早便有改进种植技术的想法了,从她折腾地瓜面开始,直到现在她手里有钱了,才能真正的放手去做了。

“种子不都是上一代留下来的吗?这个怎么培育?”

桂花没有办法解释前世的遗传学和杂交的概念,但是优胜劣汰也能成为一种解释,然后桂花便去了库房,捧了一把麦子放在桌上,“舅爷,你看看,这些是去年我家地里收割到的麦子。”

宋前捻了一粒,放在嘴巴里嚼了嚼,点点头道,“颗粒挺饱满的了,这么个旱年,你们家还能收成到这么好的麦子,看来你们对土地很尽心的,不过我记得地里的大部分的麦子都没有抽穗啊?”难道是他记错了,他疑惑的问道。

“舅爷记得没有错,我家地里也没收成多少。”但是桂花说的重点却不是这个,“这些麦子都是在干旱的地里长出来的,附近的麦子都没有抽穗,或者是有抽穗了的,但是却没有长出麦粒来......这些麦子却耐住了干旱,长出了麦子......舅爷,你说这样的麦种,它们的后代长出来的麦子是不是也是能耐干旱的呢?”

宋前听的一怔,便认真思考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