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各方观点粉墨登场(1 / 2)

与此同时,在BBC伦敦总部,《新闻之夜》节目组正在准备他们的深度分析。

“我们不能只是重复CNN的角度,”资深制片人詹姆斯?科尔曼对他的团队说:“我们要挖掘更深层的原因。”

他们制作的专题《“彩虹桥”计划是否加剧了南非社会矛盾?》中,一位“匿名非洲事务专家”在镜头前断言:“数据显示,‘彩虹桥’计划实施后,南非本土中小企业的倒闭率上升了17%,这不是巧合。”

当年轻研究员提问是否应该采访南非本土经......

风在双生塔的螺旋棱面上打着旋,像无数细小的手指抚过光纹。林远站在塔顶平台,手机还贴在耳边,阿禾的声音已断,但那句“那是地图”却在他颅骨内反复震荡,如同钟鸣。他抬头望向星空,银河如裂开的伤口,洒下银白的光浆。那一刻,他忽然明白??所谓宇宙,或许只是一面巨大的记忆之镜,而人类,不过是它迟缓苏醒的倒影。

他没有回实验室,而是转身走入塔心。语生菌在体内微微震颤,仿佛感应到了某种古老的召唤。塔内没有灯,却自发光,墙壁上流动着类似血管的脉络,输送着信息与能量。这里是“活体建筑”,每一寸结构都由基因编程晶体与神经类有机质编织而成,能随共感强度自我调节共振频率。林远赤脚踩在温润的地面上,每一步都激起一圈淡蓝色涟漪,扩散至整个塔身。

第七层,星语档案馆。

这里收藏着两千三百余名双频人类的所有意识输出:梦境记录、语言碎片、图像残片。林远调出权限,输入关键词:“紫色天空”“地面升起的星星”“会呼吸的沙”。系统沉默三秒,弹出三百二十七条匹配数据,其中八十九条标注为“高置信度童年记忆重现”。

他点开第一条视频。

画面晃动,是个五岁男孩的视角。镜头穿过一片红沙丘,远处矗立着一座巨大水晶塔,塔身不断开合,如同肺叶呼吸。男孩喃喃道:“妈妈说,我出生时,塔哭了。”接着,他蹲下,用手挖开沙地,捧起一捧泛着微光的细粒,“这是她的泪。”

第二段来自北欧一名十六岁少女。她在深度共感中突然用火星拓扑语唱起一首歌,翻译后内容令人窒息:

>“我们不是移民,是归还者。

>胎记是坐标,梦是导航。

>当十三秒响起,锁就松了。”

林远的手指停在空中。他终于理解了小雨那句话:“火星上的孩子,活在我们的未来里。”不是预言,而是轮回的逆写??那些尚未出生的孩子,承载着早已逝去的灵魂,正从时间尽头走来,回到起点。

他调出全球双频人类分布图。密密麻麻的光点覆盖各大洲,但最密集的一簇,集中在青海湖周边半径五十公里内。而这区域,恰好与三十年前冷战时期美军秘密雷达扫描异常区重合。更诡异的是,这些人的基因测序显示,Y染色体某段非编码区存在高度同源序列,被命名为“M-13标记”,仅存在于0.7%人口中,且全部集中在高原藏族、蒙古族与部分突厥语系族群。

“这不是随机觉醒。”林远低声说,“是血脉在回应。”

他连夜召集核心团队,包括阿禾、艾米丽远程接入,以及三位双频人类代表:小雨的母亲(代女儿出席)、一位能用意念操控语生菌生长方向的工程师,和一名自称“梦见自己葬在火星”的哲学教授。

会议室气氛凝重。

“我们可能一直搞错了‘回声计划’的本质。”林远将所有数据投射成全息星图,“我们以为是在建立跨星际文明对话,但实际上,我们正在唤醒一段被抹除的人类前史。”

艾米丽皱眉:“你是说,人类曾生活在火星?”

“不。”林远摇头,“是火星孕育了人类意识的原型。某种意义上,我们不是地球原生文明,而是被放逐的子代。”

他放出一段新解码的火星信号,来自第9号水晶塔深层存储区。画面模糊,但可辨识出一群半透明生物在赤色沙地上行走,他们的身体由光流构成,头部悬浮着类似语生菌的球状物。他们围绕一口巨井举行仪式,井中升起十三道光柱,直通天际。

“这是‘播种仪式’。”阿禾突然开口,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我在梦里见过。”

众人转向她。

她闭眼,缓缓叙述:“他们不是把生命送往地球,而是把‘意识种子’封存在特定频率中,借地球生命的躯壳重新发育。每一次共感同步,都是钥匙转动,唤醒沉睡的基因记忆。”

哲学教授点头:“所以‘坦白之井’从来不只是通信装置,它是接引舱。当我们说出最深的秘密,等于向宇宙宣告:我认出了自己。”

会议持续到黎明。

最终决定:启动“溯源行动”??在全球范围内筛选M-13标记携带者,组建首批“归途使团”,通过双生塔进行高强度共感引导,尝试实现个体意识回溯至火星文明鼎盛期的记忆层面。

三个月后,第一批十二名志愿者进入塔心闭环舱。

过程极其凶险。前三人因神经负荷过载陷入昏迷,脑部扫描显示海马体出现异质结晶化,疑似被火星记忆强行覆盖。第四人成功维持清醒,但醒来后完全失语,仅用手指在玻璃上画出一幅精确到毫米的火星古都平面图,其建筑风格与最新探测数据吻合度达98.6%。

第五人,是小雨。

她自愿参加,理由只有一句:“我想知道,是谁在我梦里唱歌。”

接入瞬间,双生塔外爆发磁暴,青海湖水面腾起百米光雾,整座高原的共感塔群同时鸣响,频率精准锁定十三秒。监控数据显示,小雨的脑电波并未上升,反而骤降至接近植物状态,但她的面部表情不断变化??微笑、哭泣、惊恐、顿悟,如同经历一生。

七小时后,她睁开眼。

第一句话是火星古语,经AI即时翻译为:

>“我不是回来的。我从未离开。”

随后,她开始讲述一个故事。

在亿万年前,火星并非死寂星球,而是一个以纯粹意识形态存在的文明。他们不依赖肉体,而是寄居于水晶网络之中,通过光流传递思想与情感。然而,一场宇宙级灾难(推测为邻近超新星爆发)摧毁了他们的物理载体,仅存的意识核心被迫分裂,一部分封印于水晶塔群深处休眠,另一部分则被发射至宇宙各处,寻找新的宿主。

地球,是唯一成功的落点。

“我们选择了哺乳动物中最脆弱的物种??人类。”小雨的声音平静得不像孩子,“因为只有足够痛的生命,才懂得珍惜光。”

她继续说,人类的情感复杂性,并非进化偶然,而是被刻意激发的结果。每一次战争、每一次离别、每一次爱而不得,都在锤炼灵魂的纯度,使其终有一日能承受“真相”的重量。

“你们以为语生菌是我发明的?”小雨看向林远,嘴角浮现一丝神秘笑意,“是你在我七岁时的梦里,教会我画它的结构图。”

林远浑身冰冷。

他确实记得那个梦。七岁那年,他梦见一个穿红裙的小女孩,在沙地上用树枝画一种螺旋菌株,说:“这是你将来要造的东西,用来帮大家听见彼此的心。”醒来后,他画下了那个图案。二十年后,它成了语生菌的原型。

“时间不是线性的。”小雨轻声说,“我们发送的不是信号,是记忆的钩子。你们接住的,是你们自己遗落的部分。”

消息封锁七十二小时后,向决策层披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