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智者畏祸(2 / 2)
就宋,就有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谢晋,朱熹,陶渊明,文天祥。明有汤显祖,陆九州等,这些个狠人皆出自江西书院。明朝就有“朝士半江西”之语。
为什么江西会那么多书院?
因为有钱。
江西水路成熟,且陶瓷业发达,乃巨商豪民云集之地也。
蔡京玩了命的搞教育改革,就是想让朝廷摆脱士绅阶层对教育的控制。
而在古代,人若读书便是件不务营生,不耕不作,空耗钱粮的奢侈之事。即便是这样,能考上一个一官半职的也是一个凤毛麟角。读书,很难说,需要几辈子的家庭熏陶和影响的。若书读的好,起码从你的父辈就读书,到你的儿子辈才能见成效。所以,才有了“寒门”之说
所以,在宋,这文盲麽,还是很多的。比如这些个衙役。
那些寒门子弟,却都被那士绅豪民资助了生活,供养读书。
那岂不是人人有书读?这样不好麽?也不算是个好。可能大家对“寒门”这个词有些个误解。
首先,平头百姓世代务农的人是没有“门”的。这个门,指的是“门第”,是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家族文化的一个传承,更重要的是一个观念或思想。
即便是你们家再有钱,富甲一方,没有这种思想观念,也是没有“门第”的。
“寒门”所指却不是一般的贫苦百姓,是指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也叫“庶族”,并非指贫民阶级。“庶族”亦称“寒门”、“寒族”。
一般的百姓还是省省吧。读书?那是士绅阶层内部的事。
然,北宋是个异端,但凡生源考取功名便有官做,哪怕是做个闲官也是衣食无忧。
那些“寒士”子弟自幼受的家族的熏陶,亦是一个知书达理,也是懂得知恩图报。无论为官与否,皆为那士绅豪民呐喊助威也。若是掌权,必保那乡绅豪民利益不损。
说白了,自那有得科举以来,供“寒士”读书做官,也是士绅豪民们的一种投资行为。
既是投资行为,那投资回报率却也是要有的。
此也为那安石之法所说之“养不得法”也。
彼时,当朝大儒贬那安石之乱也有这“断天下寒士读书考取功名之路,寒士自此便永无出头之日”之言。
而士绅豪民通过资助寒门读书人参加科举,逐渐控制了宋朝的上层建筑。元佑、元丰两党同是为国为民,实则不同,元丰,则是偏重于平民百姓,底层的民众。然,元佑党则是士绅豪民的代表,保护士绅的利益不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