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大秦长公子扶苏(30)(2 / 2)
昌平君自小长在秦国,从一介平平无奇,寄人篱下的落魄质子,成为秦国的丞相。
除了靠华阳太后,还有一众楚系贵族势力的支持,与他自身的能力才华,那都是脱不开的。
虽然被罢免相国之位,但封号封地门客势力,仍旧没有减弱太多,昌平君自然有着一搏之力。
因为这个时代的封君,在自己的领地上,就相当于一个小诸侯,有着完全的自主权,就连大王也无法过问他领地上的事情。
其实昌平君若是就此罢手,念着他过往的功绩上,嬴政本是不打算追究下去的。
不管是有没有得到梦境的启示,都是如此,嬴政从来都不是容不下功臣的人。
就连吕不韦,他也只是罢了对方的相位,并没有非要置其于死地,甚至还肯定了对方的功绩。
保留了其在相国位置上,一些对秦国有利的政策。
更不用说是后来功高震主的王翦了,嬴政连王翦都能容下,更何况是昌平君。
只可惜,昌平君走到如今这个位置上,一切已经不全都由他自己了。
更何况,就算是他本身来说,从高高在上的丞相位置上,被嬴政一脚踹下去,他又如何能够甘心呢。
这个时代,可没有后世那样的忠君思想,讲究的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为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为寇仇。
六国读书人,若是在自己本国得不到重用,就会去往他国,寻求赏识自己的明君。
秦国不少的高官大臣,都是出身于六国。
甚至就连最开始被派来做奸细,修建郑国渠的郑国,到最后渠成之后,不一样被留在了秦国效力。
这个时代像是韩非一样,对于韩国那般忠心,甚至忠心到,让所有人都能看出来的,不说是绝无仅有,却也是凤毛麟角。
所以说韩非被害,不全是因为李斯的陷害,还有他所着的可以加强君主集权的书籍,也有着自身的原因在内。
这一世,哪怕没有李斯捣乱,嬴政在得到了韩非所着的书籍,吸收了他的理念精华后,对方也还是被害死在了狱中。
这是必然之事,只要韩非不改变他忠于韩国的想法,那就必然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嬴政可以允许底下的大臣,各有心思,也可以容忍像是王翦那般,功高震主的功臣,但他绝不会允许,秦国之内有不忠于他的人。
至于说韩非为何执念于韩国,无论如何都不肯改,甚至连死都不怕,那便是个人的信念问题了。
若是轻易的便改了,那韩非也就不是韩非了,也不会让后世那么多人为他感到惋惜。
话题有些扯远了,总之,在这个时代,便是本国人都不一定对自己的国家那般忠心。
更别说,昌平君原本就不是秦国人,更加不会对秦国有什么太深的感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