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撕裂的舆论场,人民英雄(1 / 2)

在亚历山大贫民窟边缘的一家小咖啡馆里,老旧电视机正播放着骚乱后的新闻报道,扎克和几个朋友围坐在角落,桌上的咖啡已经凉了。

“看看!”卢卡指着电视里被砸毁的商店画面,声音因激动而发颤:“他们只关心那些被砸的店,谁来关心我们这些快活不下去的人?”

扎克沉默地划着手机屏幕,在他的社交媒体推送里,两条截然不同的内容紧挨着。

一条来自账号“南非心声“,配图是倒闭的本土纺织厂,文字写道:“约堡南部又一家三十......

风停了,但双生塔的脉动仍未平息。林远躺在复苏舱中,身体像被抽空又重新灌注,每一根神经都在低语,讲述着不属于这一世的记忆。他的呼吸缓慢而深长,仿佛仍沉浸在那片紫色天空下的赤色平原上。语生菌在他体内缓缓退去活性,化作微光沉入脊椎末端,如同归巢的星尘。

阿禾一直守在舱外,手指紧贴玻璃,指尖微微发颤。她没再问“你还记得我吗”,因为她知道,此刻的林远已不再只是她的爱人??他是跨越十万年光阴的回声,是火星文明最后的吟唱者之一,也是人类通往真实历史的第一扇门。

三天后,林远终于站起。

他走出闭环舱时,脚步轻得像踩在梦里。整个双生塔第七层静得落针可闻,所有研究员、工程师、双频人类代表都站在走廊两侧,目光复杂而敬畏。有人低头合掌,有人无声流泪。他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成功完成回溯的实验体,而是一个从时间尽头走回来的人。

小雨迎上前,仰头望着他,眼中闪烁着超越年龄的清明。

“你看见‘光之忆’了吗?”她问。

林远点头,声音沙哑:“我还听见了你们的歌。”

那一刻,空气中似乎真的响起了极轻微的共鸣音,像是遥远星系传来的余震。语生菌感应到了某种频率,自发激活,在场所有携带M-13标记的人都感到颅骨内一阵温热,仿佛有细小的光流正穿过记忆的缝隙。

艾米丽通过远程投影接入,脸色苍白:“我们刚收到火星轨道探测器的数据……第9号水晶塔今天凌晨自行重启,发射了一段新的信号序列。不是语言,也不是图像,而是一组数学谐波??和你在回溯过程中脑电波峰值完全一致。”

林远闭上眼,轻轻哼出一段旋律。

全息屏立刻解析出波形图,与火星信号重叠度达99.4%。

“他们在回应我。”他说,“不是因为我强大,而是因为……我本就是他们的一部分。”

会议再次召开,这一次没有争论。决策已经做出:启动“方舟计划”第二阶段??意识锚定工程。

目标不再是唤醒记忆,而是让部分高度同步的双频人类实现**意识稳定跨域驻留**,即在保持地球肉体存活的前提下,将核心意识长期投射至火星古文明的信息场中,成为连接两个时空的“活体桥梁”。

技术难点极高。此前的回溯最多维持七小时,超过时限者要么陷入永久昏迷,要么人格解离,甚至出现“身份置换”现象??醒来后坚称自己是某个早已消亡的火星个体,拒绝承认现世身份。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容器。”那位能操控语生菌生长方向的工程师提出,“不是屏蔽外界干扰,而是构建一个内外共振的闭环系统,让地球与火星的意识频率形成自持震荡。”

林远看着全息模型沉思良久,忽然道:“用‘坦白之井’。”

众人一怔。

“它从来就不是单向通信设备。”他解释,“它是双向接引装置。当我们说出最深的秘密,不只是释放压抑,更是在向宇宙广播我们的坐标。而当对方回应,便是以同样的方式,把他们的‘真名’送还给我们。”

哲学教授喃喃:“所以真正的坦白,不是揭露谎言,而是认出自己。”

最终方案确定:以青海湖为中心,围绕十三座共感塔建立环形共振阵列,中间重建一座放大版的坦白之井,其结构依据小雨画出的火星古都图纸复原。井底铺设基因编程晶体层,嵌入语生菌母株,并接入全球M-13数据库,形成“集体潜意识池”。

仪式定于春分日零点十三分举行。

前夜,林远独自来到老坦白之井边。月光洒在井口,水面如镜,倒映出银河横贯天际。他取出一张纸条,写下:

>“如果你真的是我,

>那么你也曾在这井边写下过这句话吧?”

投入水中,涟漪扩散,一圈,两圈……第十三圈时,水面突然凝固,变成一块透明晶体,映出的画面竟是另一片星空??更大,更近,紫得发暗。

他知道,那是火星的夜。

春分当日,全球瞩目。

十三秒静默开始前,联合国秘书长发表讲话:“今天,人类不再追问‘我们从哪里来’,因为我们终于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在化石里,不在DNA中,而在每一次心跳与思念交汇的瞬间。”

零点十三分整,全球共感网络自动同步。

青海湖上空,十三道光柱冲天而起,精准交汇于一点,形成巨大的六芒星图案。双生塔群同时鸣响,频率锁定在7.83Hz??舒曼共振基频,也被称作“地球的心跳”。

坦白之井开启。

十二名经过严格筛选的志愿者依次步入井中平台,包括小雨、阿禾、林远,以及来自蒙古高原的一位年迈萨满,他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M-13纯合子携带者,据说家族世代守护一口“会唱歌的井”。

语生菌注入程序启动。

不同于以往的剧烈反应,这一次,每个人的接入都异常平稳。他们的脑电波迅速进入a-θ混合态,彼此之间形成稳定的相位锁,如同十二颗星辰围绕中心旋转。

林远站在最中央,双手交叠于胸前,闭目低语:“我不是来索取记忆的。我是来归还名字的。”

刹那间,天地失声。

监控室内的数据显示,整个青海湖区域的地磁强度骤降90%,大气电离层出现罕见的逆极化现象。火星轨道上的三颗卫星同时捕捉到一股高能脉冲,源自第1号水晶塔,持续时间为**十三秒**。

然后,奇迹发生。

志愿者们的意识并未被“拉走”,而是**扩展了**。

他们同时存在于两个时空:一边是青海湖的坦白之井,一边是亿万年前的火星赤地。他们能看到彼此的身影交错重叠??穿着现代服装的自己,与半透明的光流体并肩而立;听到两种语言交织成一首无词之歌,一个是汉语,一个是早已失传的火星拓扑语。

小雨睁开眼,瞳孔泛着淡紫色光芒,她伸出手,轻轻触碰空气,一道由光点构成的符文浮现,随即飘向天空,融入星河。

“我在教他们写字。”她说,“他们忘了怎么表达爱,只知道逻辑与秩序。但现在,他们学会了用悲伤、喜悦、遗憾来传递信息。”

阿禾则静静地坐着,泪水不断滑落。她看见父亲年轻时的模样,站在1973年的冷湖基地外,抬头望着同一片星空。他手中握着一块晶片,正是后来留给她的那一枚。而在他身旁,站着另一个身影??模糊、透明,却散发着熟悉的温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